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檢測程度
前言
本標準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要求,為貫徹執行GB5817—86而制訂,在內容上與GB5817—86和GB5748—85保持一致。
通過制定本標準,使執行GB5817—86的現場操作具體化、科學化、規范化,并在全國范圍內保持統一,以滿足現場檢測操作和數據對比交流的要求。
本標準在GB5817—86和GB5748—85的基本要求的框架內,提出按接塵動作設置采樣點,并按各測點粉塵濃度超標倍數加權平均計算崗位濃度超標倍數,相信這樣會更好地反映作業者接塵狀況。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都是標準的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防塵防毒工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并負責解釋。
本標準由湖北省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襄樊市職業安全衛生檢測站、黃石市職業安全衛生檢測站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朱寶玉、汪召平、鄭立海、鄧文、程良平。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的測定內容及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有生產性粉塵污染的作業危害程度分級測定。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本標準的條文。在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817—96 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
GB5748—85 作業生產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
GB934—89 高溫作業環境氣象條件測定方法
3 術語
接塵動作:在有生產性粉塵的作業中,作業者接觸生產性粉塵的各種接塵作業活動(含接塵休息)或同類作業動作。
4 測定內容及方法
4.1 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的測定
4.1.1 原理:選擇工種(崗位)代表性作業者2名以上(含2名),通過記錄作業者的實際活動內容和接塵時間,在對接塵動作分類的基礎上測定每類動作的肺通氣量,通過計算求出該工種(崗位)一個工作日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L/(d·人)。
4.1.2 器材
4.1.2.1 呼氣量測定儀:采用經過產品檢驗合格的肺通氣量儀,在需防爆的作業場所測定時,用防爆型肺通氣量儀。
4.1.2.2 通風干濕溫度計:機械(電動)通風干濕溫度度或數顯自動綜合溫度測試儀,測量范圍0℃~50℃。
4.1.2.3 熱球式電風速儀:測量范圍0.05m/s~30m/s。
4.1.2.4 秒表或具有相同精度、功能的計時器。
4.1.2.5 空盒氣壓表。
4.1.3 接塵時間測定。
4.1.3.1 按下列原則選擇測定對象:
a. 本工種(崗位)工齡在1年以上;
b. 年齡在20歲~45歲之間;
c. 身體狀況能勝任本職工作;
d. 若無作業者能滿足上述條件時,可據實際情況確定;
e. 在對未成年工或女工進行檢測時,未成年工年齡要求按法定要求劃分;女工年齡仍按本條b執行。
4.1.3.2 準備記錄表格(見附錄A)及記錄工具。
4.1.3.3 檢查、準備計時器。
4.1.3.4 在生產正常情況下,每個跟蹤測定對象,連續記錄一個工作日,連紀記錄2天以上(含2天),在每工種(崗位)記錄的工作日數不得少于4人·日,具體記錄要求如下(記錄表見附錄A):
a. 記錄測定對象各類動作的持續時間,接塵時間及作業場所;
b. 一般情況下,超過一分鐘的動作應單獨列項記錄持續時間、接塵時間及作業場所;
c. 若某一動作在持續過程中改變了作業場所(或作業性質),應另列一項作業記錄。
4.1.3.5 將接塵動作進行歸類,并按要求統計。
4.1.3.6 接塵時間按(1)式計算:
式中:tm——m類接塵動作一個工作日平均時間,min/d;
ti——記錄日內第i次接塵動作持續時間,min;
D——記錄日天數,d。
4.1.4 接塵動作肺通氣量測定
4.1.4.1 測定對象選擇原則見
4.1.4.2 準備記錄表格(見附錄B)及記錄工具。
4.1.4.3 肺通氣量儀使用前檢查內容:
a. 檢查整機,檢查各項功能開關是否正常,數據顯示是否正常,電是否充足;
b. 檢查傳感器:傳感器與主機連接后,各種數據顯示正常;
c. 檢查呼吸面具閥門是否齊全,是否活絡。
4.1.4.4 通風干濕溫度計按GB934要求檢查和準備。
4.1.4.5 熱球式電風速儀按GB934要求檢查與調整。
4.1.4.6 氣溫和氣濕的測定:
a. 測定地點,選擇測定作業者接塵動作通氣量相應的作業場所(操作地點)
b. 測定高度為立位作業1.5m高;坐位作業1.1m高;
c. 測定方法按GB934中7.1.3~7.1.8進行。并將數據記錄于附錄B表中。
4.1.4.7 風速的測定:具體方法按GB934中要求執行。
4.1.4.8 大氣壓力的測定:
a. 氣壓表必須放置于相應的氣溫、氣濕測定點;
b. 其他要求按GB934中規定執行。
4.1.4.9 接塵動作肺通氣量的測定:
a. 測定動作接塵動作內容(含接塵休息)分類的各類接塵動作;
b. 戴好面具,檢查面具四周是否緊貼面部,如有漏氣,應調整部位和橡皮帶,要確保測定過程中不漏氣;
c. 測定現場氣象參數后,一般情況在每次測定氣象條件后,即開始測量肺通氣量。若氣象條件無顯著變化不必每次測定前測定氣象,一般情況要求現場風速≤4m/s;
d. 原則上采用定時測定工作方式,在正式測定前撥好相應鍵位,然后將啟動開關撥到啟動位;
e. 停止測量時應將啟動開關撥到暫停位,這一點要從人體上卸下面具和儀器前完成,以保證測定結果的可靠性。以定時工作時,在定時范圍內啟動開關有效,過了預定時間數據自動凍結,此開關不再起作用。
f. 測定應在同類動作中進行,跨類測定無效,應對每類動作的開始、中間、結尾階段分別測定,盡量避免同類或不同類動作的連續測定;
g. 每次測定時間不得少于2min,每類動作的測定次數不得少于8次;
h. 測定時要注意觀察作業者,操作不正常,如故意深呼吸或儀器不正常時不作記錄,重新測定;
i. 測定應在生產(作業)正常情況下進行,每次測定結束時應及時記錄數據于附錄B;
j. 接塵動作肺通氣量按(2)或(3)式計算:
若m類動作各次測定時間相等時,即t1=t2=…tm;
式中:υm——m類接塵動作標準狀態下平均肺通氣量,L/min;
υj——m類接塵動作j次測定標準狀態下肺通氣量,L/min:
tj——m類接塵動作第j次測定的測定時間;min;
n——m類接塵動作肺通氣量測定次數。
(注:若肺通氣量測定儀無氣體體積標化功能則標化計算方式按GB3869中要求執行)
4.1.5 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按(4)計算
式中:L——一個工作日接塵時間肺總氣量L/(d·人)。
4.2 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的測定
4.2.1 原理:以工種(崗位)工作中實現測定的生產性粉塵濃度為依據,計算工作地點空氣中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
4.2.2 生產性粉塵濃度的測定
4.2.2.1 采樣點的選擇原則一般應按劃分的接塵動作,在歸類的基礎上設立采樣點(每類動作設點參數GB5748中2執行,具體應符合GB5748附錄B、C、D、E要求)
4.2.2.2 粉塵濃度的測定方不按GB5748中3執行,每個接塵動作樣品不得少于5份,每采樣點應采平行樣不少于1份,分2天測定,并將現場數據記錄于附錄C中。
4.2.2.3 生產性粉塵濃度按(5)和(6)式計算
式中:Cm——m類接塵動作測點粉塵平均濃度,mg/m3;Ck——m類接塵動作測點第k次測定粉塵濃度,mg/m3;
N——m類接塵動作測點測定次數;
Qk——m類接塵動作測點第k次測定采樣流量,L/min;
tk——m類接塵動作測點第k次測定采樣時間,min;
W1——m類接塵動作測點第k次測定前濾膜質量,mg;
W2——m類測點第k次測定后濾膜質量,mg。
4.2.3 各類接塵動作生產性粉塵超標倍數(Bm)及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B)按(7)和8)式計算:
式中:B——某工種(崗位)生產性粉塵濃度平均超標倍數;
Bm——m類接塵動作測點粉塵濃度超標倍數;
Cs——m類接塵動作測點粉塵國家標準最高容許濃度,mg/m3。
4.3 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的測定
4.3.1 生產性粉塵的采樣方法、樣品數及分析方法,按GB5817 中附錄A執行。
4.3.2 生產性粉法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SiO2(F)按(9)式計算:
式中:SiO2(F)——某工種(崗位)接觸生產性粉塵游離二氧化硅含量,%
SiO2(F)i——第i個樣品粉塵游離二氧化硅含量,%
N——分析樣品數。
5 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
5.1 按4.1~4.3方法測定,并用測定結果查表1,所得級別為該工種(崗位)級別。
表1
注:跨兩級區方格級別:
1. 以“Ⅱ”為界,當L>6000L/(d·人)時,取右側級別,L≤6000L/(d·人)時,取左側級別;
2. 以“Ⅰ”為界,當L>4000L/(d·人)時,取右側級別,當L≤4000L/(d·人)時,取左側級別。
5.2 本方法將石棉粉塵列入SiO2(F)>70%一類。
6 分級和檢測機構
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和測定由勞動行政部門認可的檢測機構進行。
附錄A (標準的附錄)
工時記錄表
(補充件)
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車間_____________(崗位)工種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性別____________年齡_______________記錄時間____________屬何種分級_____________
記錄者:
附錄B(標準的附錄)
肺通氣量測定記錄
(補充件)
單位_______________工種(崗位)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身高(cm)________體重(kg)________體表面積(m2)_______氣溫(℃)______氣壓(kPa)_________氣濕(%)____________風速(m/s)
____________
記錄: 測定: 年 月 日
附錄C(標準的附錄)
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粉塵測定記錄
(補充件)
單位_______________車間______________工種(崗位)___________________人數_________測定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氣溫(℃)_______氣濕(%)_______氣壓(kPa)________
測定單位: 采樣者: 檢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