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對照通知精神,查缺補漏
2015年4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通知》。該《通知》雖然是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而講的,但是,源于企業是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的管理對象,其實質性內容是對企業而講的。
作為安全責任主體——企業應積極對照《通知》責任清單,查缺補漏,全面加強自身的安全生產工作。
安全生產工作是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一切工作的首位。作為企業法人、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經理,首先要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安全發展的經營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組織機構,按照新安全生產法的要求,配齊配足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注冊安全工程師,使企業自身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歸口于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做到機構健全,人員到位,職責明確,為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開好頭,起好步,穩扎穩打,打好基礎。
國有大中型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要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成立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由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主任,全面主持安全生產工作,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全面系統的建立健全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并建立與之配套的建立安全生產委員工作制度,使安全生產委員會成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議事機構、協調機構和最高決策機構,充分發揮各級領導、管理人員和基層人員的積極性,把安全生產工作融入企業再建改建擴建項目的前期論證、設備設施的安全性能評估、人才引進、安全培訓、工藝改革、工藝管理等各個環節,真正做到時時處處有安全生產工作可做,時時處處安全生產工作有人問,有人管。
風險預警和應急公告是我們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弱項。企業要想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還必須下功夫組織人員外出培訓,學習和掌握風險排查、評估、預警和防控機制方面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運用風險管理的思想做好企業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工作。對企業客觀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逐一排查和分級評估,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和預案管理制度,把企業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以史為鑒,居安思危,不斷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每個企業在其發展史上,大大小小都發生過一些生產安全事故,有的還甚至發生過較大或重大事故。作為企業自身應該時刻以史為鑒,警示高懸,把過去發生的事故當作今天的事故,定期進行事故事件案例教育,強化人們的安全意識,加強安全生產規程和規范的學習,做到居安思危,在思想深處重視安全生產工作。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在強化事故案例教育的同時,企業還要加強調查研究,準確把握和研判安全生產形勢、特點和規律,認真調查分析每一起生產安全事故,深入剖析事故發生的技術原因和管理原因,有針對性地健全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對事故調查反映出相關法規規章有漏洞和缺陷的,要在事故結案后立即啟動制修訂工作,及時做好技術規范和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修訂工作。
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日常工作,其意義是因為其重要,需要我們日常去做,一天都不能放松。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通知》,其所列工作看似平常,但意義非凡,稍有疏忽,我們的生產經營工作就會滑向事故的邊緣,再次疏忽就可能會釀成事故。
安全生產與生產安全事故僅有一線之隔,企業應對照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通知》要求,全面加強自身的安全生產工作,在系統控制,細節到位上下功夫,實現安全生產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