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聚焦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許沛: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有效提升基層應急管理效能
    www.waka8s.com時間:2021/3/11 14:34:32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許沛——

    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有效提升基層應急管理效能


    各地編制管理部門應整合現有資源,加強鄉鎮(街道)應急管理站所建設,明確基層應急管理機構性質和建設用地、經費、人員編制等內容

    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廣泛開展以學校為基地,以村(社區)為依托的一體化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教育,大力宣傳普及防災、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群眾防災抗災避災意識,提升他們的自救、互救能力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許沛帶來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的建議。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許沛表示,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同時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易發多發,而經調研發現,作為應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鄉鎮(街道),普遍存在應急管理能力較弱的問題,一旦災害事故突發,很難高效有序應對處置。她建議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有效提升基層應急管理效能,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完善應急政策法規體系

    2019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

    許沛表示,機構改革后,應急管理部門一直在探索如何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整合資源、統籌力量,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她認為,基層是減少災害風險和損失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基礎和建設重點,因此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尤為重要。

    許沛指出,當前基層應急管理部門基本完成了機構改革、人員轉隸,但仍存在設置分散、職能單一、編制和人員不足等問題,由政府、社區、民間救援組織、專業團隊、企業等各方面力量組成的應急管理網絡尚未形成。

    “從基層應急管理部門工作運轉情況看,在如何處理與各議事機構成員單位關系,確保順暢運轉等方面,尚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報告、指揮協調、應急聯動、綜合保障等工作機制。”許沛說。

    對此,許沛建議,完善基層應急政策法規體系,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領域法律法規制修訂,盡快啟動基層應急管理法規體系建設,推動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

    建強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

    許沛經調研發現,當前,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能力標準化建設存在人力、物力、財力不足等困難和問題。

    “機構改革后,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職能由原安監站所承擔,專職人員平均僅有2名至3名,但職能拓展不少,約82%的鄉鎮(街道)未建政府專職消防隊,農村應急力量尤為薄弱。”許沛說,基層應急管理部門還面臨著資金保障不足、信息化建設滯后、物資儲備條件欠缺等多方面困難。在縣一級,“專常群”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尚未構建。

    對此,許沛認為,應建強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她建議,各地編制管理部門應整合現有資源,加強鄉鎮(街道)應急管理站所建設,明確基層應急管理機構性質和建設用地、經費、人員編制等內容。加強基層減災資源和力量統籌,在風險評估、隱患排查、基礎設施建設、應急物資保障、應急力量建設等方面提出明確的工作標準,尤其要建立健全村(社區)“兩委”統籌的應急資源管理和人員調度機制,積極組建以志愿者為主體的村(社區)應急管理隊伍。

    提升基層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許沛經調研走訪發現,城鄉基礎設施災害設防水平偏低,避難場所缺乏,老舊房屋抗震性能差,容易導致“小震大災”。

    “有些地方根本沒有應急避難場所、科普宣傳教育場館等,也沒有完善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缺乏可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許沛說,“這一現象在農村地區尤為突出,當前正值鄉村振興打基礎的起步階段,要以此為契機,全面提高設防標準,建好基礎應急設施。”

    許沛建議,有關部門認真研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災害設防標準,加大基層防災減災救災投入,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和農村住房防災抗災能力;加大對基層災害應急管理的經費、技術、設備等全方面支持力度,構建規范有序的基層應急物資儲備、應急保障資金投入和撥付制度;全面實施災害風險普查和隱患治理,摸清基層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置措施,健全監測預警網絡體系。

    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教

    如何讓群眾從“要我安全”變為“我要安全”,做自己安全的主人,是許沛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調研中,許沛發現,當前,從城市到農村,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方面的科普宣傳、培訓演練等還不夠深入、手段不夠豐富,大多數群眾缺乏危機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對此,許沛建議,要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教。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廣泛開展以學校為基地,以村(社區)為依托的一體化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教育,大力宣傳普及防災、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群眾防災抗災避災意識,提升他們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時要常態化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等各項應急演練,逐步提升群眾危機應對能力。

    此外,許沛認為,基層應急管理工作要全面融入村(社區)治理、網格化管理等工作中,要動員整個社會力量,積極鼓勵群眾自愿參與。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