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部門還好,主要是廁所,打掃起來太累了!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安全生產科學 研究院院長張興凱日前在接受記者采 訪時表示,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將 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建議利用北京的 礦山廢地,建設國家安全健康生態應急 科普園(以下簡稱國家應急科普園)。
為啥建
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頻率高、損失重,人們的防災意識和應對災害的能力不強
建立國家應急科普園,無論是從建立安全、健康、生態和應急大國體系而言,還是從提高國民素質和能力的需要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張興凱認為,提出建設這樣的國家科普園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的。
2018 年,我國災害事故防治取得顯著成績,但是全年各類自然災害仍然造成 1.3 億人次受災、589 人死亡、46 人失蹤、524.5 萬人緊急轉移安置,97 萬間房 屋 倒 塌 、23.1 萬 間 房 屋 嚴 重 損 壞 、120.8 萬間房屋一般性損害,20814.3 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 2644.6億元。
張興凱表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 布 地 域 廣 ,發 生 頻 率 高 ,造 成 損 失重。我國人口密度大,人們的防災意識弱、應對災害能力不強。再加上當代社會極其復雜,風險傳播快,個人抵抗風險心理脆弱,從而導致風險耦合作用增強。自然災害的狀況是這樣,安全、健康、生態、應急方面的狀況也是如此。建設國家應急科普園,有助于不斷增強人們的科學意識和本領。
建哪兒
建在北京,利用疏解非首都功能退出的礦山廢地,建設國家應急科普園
針對建設國家應急科普園需要大量土地、建在哪里更合適的問題,張興凱表示,國家應急科普園就應該建在北京。
“現在,北京正在落實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國家應急科普園非常符合北京的定位。首先,建設國家應急科普園符合北京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同時,利用疏解非首都功能退出的礦山廢地建設,不僅節省廢地復墾的大量投資,而且有助于解決礦山退出后企業職工的安置問題;建成百姓的科教園,建成科技創新高地,變礦山廢地為百姓的安全、健康、生態、應急科普場所和創新城,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變廢為寶。”
對于建議地點,張興凱表示,根據他調研的情況看,密云鐵礦和威克鐵礦將在 2020年左右退出生產,產生的礦山廢地有 1萬多畝,可以滿足建設需要。
建啥樣
將國家應急科普園主體建設為“一 館五園兩區三中心”
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應急科普園,張興凱建議,可以將科普園的基本功能初步規劃為:針對安全、健康、生態、應急的全民教育和科技創新,建設面向市民特別是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培訓、實訓、體驗、演練、實驗等項目,建設“安全、健康、生態保護、應急的科普教育、仿真訓練、休閑體驗和科技創新”等基本功能。
張興凱建議,國家應急科普園的主體為“一館五園兩區三中心”“,一館”為面向公眾和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館;“五園”為面向公眾和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仿真模擬、休閑體驗園,健康教育、仿真模擬、休閑體驗園,國家生態保護教育、休閑體驗園,應急教育、仿真訓練、休閑體驗園“,地心游記”探險樂園;“兩區”為面向專業人員和高校學生的安全健康生態應急訓練、實訓區,安全健康生態應急科技創新區“;三中心”為面向公眾的康復醫療中心、災后心理輔導中心、住宿休閑購物中心。
誰出錢
由國家進行總體規劃,政府投入引導性資金,建設資金以企業投入為主
對于國家應急科普園建設資金的來源,張興凱建議,項目建設可以采用多元化投資和市場化運營的方式進行,由國家進行總體規劃,政府投入引導性資金,建設資金以企業投入為主。
“對于建設資金,我在調研中和有關中央企業進行過多次交流,這方面是有保證的。”張興凱表示,國家應急科普園 的 建 設 用 地 無 須 轉 換 工 業 用 地 性質,受到地方政府和退出礦山企業的歡迎,符合百姓期待,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