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以AI視覺模型算法賦能安全生產
近日,走進安徽馬鋼礦業資源集團南山礦業有限公司智慧管控中心看到,電子大屏上的“礦山智慧視覺特種作業管理平臺”正實時呈現采場、車間等區域監控畫面,作業現場一覽無余,關鍵環節清晰可見,員工的一舉一動盡收“智慧眼”中。
“借助平臺,六大類作業項目的安全狀況便能實時掌握。”南山礦相關負責人指著屏幕介紹,AI(人工智能)視覺模型算法目前已覆蓋動火、吊裝、高處、有限空間、檢維修作業以及電機車行車管理等領域,實時監測未佩戴安全帽、自救器缺失、跨越皮帶、誤入危險區域等行為。經過近半年的試運行,該平臺已成為員工口中的“安全哨兵”。
今年以來,安徽省馬鞍山市應急管理局積極探索以AI視覺模型算法賦能安全生產,深化場景試點應用,以微成本改造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推動傳統監管模式向智能化、精準化、實時化轉型。
強化智慧安全監管
不只在南山礦,在馬鞍山博望區企業安全生產監管服務平臺上,另一套“智慧大腦”同樣在忙碌地運轉。電子大屏幕中,醒目的電子圍欄精準框定人員活動范圍,一旦出現未戴安全帽、吸煙、進入危險區域等行為,系統立即標注并推送給相關責任人。
“我們搭建了企業安全生產監管服務平臺,將全區約1500家重點危險源企業分批接入。”博望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該區已接入110家企業,涵蓋人形偵測、電子圍欄、火點識別等多項功能,實現轄區重點作業區域統一調度與在線監管,有效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和管理效率。
為強化智能監管工作,馬鞍山市成立應急管理科技興安工作專班,由市應急管理局牽頭,會同各縣(區)應急管理局以及小視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成立3個項目推進組,構建市級統籌、縣區聯動、技術協同的組織工作體系,每周選定一個場景進行重點攻關推動,分場景對接試點企業需求,累計解決關鍵問題20余項。
據了解,馬鞍山市應急管理局建立安全科技創新成果庫和企業安全技術需求庫,聯合企業召開供需對接會、鏈商會,搭建供需雙方深度溝通橋梁,讓企業需求對得準、安全技術用得好。
位于鄭蒲港新區的和縣中誠混凝土有限公司對原有監控設備進行技術升級。該公司通過調整監控布局,部署邊緣分析設備,為現有監控加載三種AI算法。目前已全部完成調試工作,企業僅投入8000余元。
“小切口”挖掘“多場景”
在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安全生產工作的過程中,馬鞍山市應急管理局堅持以“小切口”挖掘“多場景”,以“小應用”撬動“大安全”。
該局聚焦危化品、非煤礦山、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重難點及事故多發領域,選定皮帶機、有限空間、吊裝、火車運輸、動火等安全生產特殊作業場景,深化人工智能試點應用。
其中,和縣中誠混凝土有限公司引入AI視頻分析算法,對皮帶機進行全鏈條監管,實現“實時識別—智能預警—閉環處置—數據驅動”,推動安全生產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防控轉變;安徽金星鈦白(集團)有限公司部署有限空間作業AI賦能項目,推動風險“動態監測—智能研判—閉環處置”全流程管理;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部署有限空間作業AI賦能項目,全流程跟蹤硫酸罐清洗和污水處理攪拌站作業過程,實現風險“動態監測—智能研判—閉環處置”。
目前,馬鞍山市已確定150多家企業作為試點,其中123家企業特殊作業場景已落地,30多家企業完成需求分析。各縣區正結合本地區安全生產形勢特點,積極打造針對性應用場景。
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加大低成本改造、輕量化部署應用場景推廣力度,針對事故高發領域及員工“三違”行為高風險區域,按照“一縣(區)一場景”布局,著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