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完善防汛工作機制迎戰秋汛大考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防辦結合當前防汛形勢任務,對氣象預警、雙重“叫應”、避險轉移等防汛工作機制進行修訂完善。
“與往年相比,洛陽今年降雨呈現‘總量偏少、時空不均、旱澇并存’的特點。”洛陽市防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洛陽平均降水量320.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0.2%,3月初至6月上旬持續無透墑雨,入汛以來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15.9%,旱澇急轉風險尤其突出,秋汛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從整體來看,盡管“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已經過去,但洛陽仍處于主汛期,特別是由于“該下的雨沒有下”,前期干旱導致土壤硬化,雨水下滲能力大幅降低,強降雨極易引發山洪、滑坡等多種次生災害。
從局部來看,洛陽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部分區域極端強降雨明顯增多,可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的地表徑流,為城市排水、山區泄洪等帶來嚴重威脅,城市可能因排水不暢出現嚴重內澇,山區則可能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洛陽市防辦通過對今年防汛工作的復盤總結、查漏補短,修訂完善了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暴雨雙重“叫應”、防汛避險轉移等工作機制,持續提升突發性暴雨洪澇災害防范應對能力和水平。
規范預警信息發布。由氣象部門牽頭建立聯動工作機制,明確宣傳、網信、氣象、應急、通信部門職責分工,優化工作流程,提高質量效率,及時準確快速發布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強化暴雨雙重“叫應”。落實以氣象預警為先導的防汛應急響應聯動機制,根據暴雨紅(橙)色預警信號和防汛應急響應等級,氣象部門和市防指分別啟動“叫應”,分級叫應、逐級提醒,部門聯動、直通基層,壓實各級防汛責任,落實防范應對措施,守牢防汛安全底線。
加強防汛避險轉移。按照“黨政共管、逐級包保”要求,把所有常住及臨時居住人口納入管理網格片區,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落實預警叫應、雨中巡查、撤離轉移、雨后排查、組織安全返回等責任措施,堅決做到應轉盡轉、應轉必轉、應轉早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