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金馬油田開發公司安全文化建設(四)
突出行為控制,以規范的貫徹執行,提升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能力——金馬公司積極探索推廣科學簡明的員工操作和施工作業風險防控方法,同時運用數字化技術打造終端控制平臺,實現生產運行全過程的在控、受控。
構建操作“屏障”,以標準化操作行為防控人身傷害風險。金馬公司對崗位操作流程進行了優化,制定標準統一、步驟清晰、直觀簡明、通俗易懂、易于掌握的操作程序,以提升員工現場操作執行實效。一是建立崗位標準工作流程,班組員工從上崗到交班的全過程工作內容(上崗條件、崗位風險與控制措施、生產參數監控、日常管理、崗位操作),以圖示化的形式告知員工在崗位上“干什么、什么時候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危害、怎樣預防和控制”。二是推行崗位標準操作程序,通過對操作規程整理分析,把每項崗位操作分解成一系列具體步驟,明確每個操作環節中的生產參數、操作風險和控制措施,保證不同水平和經驗的員工都能達到相同的操作結果,實現了規范操作、全面受控的崗位操作要求。三是簡明應急處置程序,結合現場演練評估,梳理應急方案,提煉應急步驟和應急管理的流程化,提升了基層班組應急操作的執行效果。以洼一聯合站突發停電后流程應急處置為例,全站共有流程閥門1 368個,為了使操作者在應急處置中快速確認閥門位置和功能,將與應急處置相關的7個閥門進行數字編號和顏色區分,按照應急處置程序,不同技能水平的員工都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應急響應和準確的應急處置,提高了應急處置效率。四是實施風險分級管理,系統評價生產區域、設備設施,以及生產工藝和承包商施工危害,依據矩陣法確定每個區域、每臺設備、每種工藝、每項操作和施工作業風險等級,對生產區域、員工操作和承包商施工實行三級管控,明確管理權限、管理責任、審批責任和操作責任,推動安全生產責任歸位,提升風險控制水平。
構建微控“屏障”,以無縫隙的管理行為防控施工作業風險。承包商施工作業一直是安全管理的難點和短板。金馬公司通過建立微信管控平臺,對承包商施工作業實行實時跟蹤、步步確認、遠程指揮的無縫隙管理。現場安全監督人員在施工前對安全防范措施,施工作業人員資質及作業許可票證進行逐項落實,確認合格后,將施工準備情況以語音和圖片的形式,通過微信平臺向上一級生產指揮人員匯報,經審核確認后,發出施工指令。施工過程中,現場監督人員對每一個易發事故環節的風險防范措施落實情況,定期向生產指揮人員匯報,再次評估確認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各級生產指揮人員可以隨時命令現場安全監督將施工過程的管理狀況進行傳遞匯報,督促監督人員認真履職,實現施工作業風險全過程受控。
摘選自《現代職業安全》2015第2期(總第1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