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給遇難者一個告慰 | 新京報快評
據新華社1月21日消息,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經國務院調查組調查認定,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是一場因極端暴雨導致嚴重城市內澇、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災并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特別重大自然災害。鄭州市及有關區縣(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此負有領導責任。目前,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已被免職、立案審查,安偉同志任中共鄭州市委委員、常委、書記。調查報告還顯示,此次事故不同階段瞞報139人。
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迅速成立調查組,對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展開調查。此前,河南省公安機關已對涉嫌違法犯罪的8名企業人員立案偵查并依法逮捕,河南省紀檢監察機關也依規依紀依法對災害中涉嫌違紀違法的89名公職人員進行嚴肅問責。
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這份沉甸甸的調查報告,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厘清了責任、還原了真相,也給了遭遇災難的民眾一個安慰、一個說法。
此次災害調查報告,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明確區分責任并嚴厲問責。報告將災難定性為“特別重大自然災害”,但也點明了地方政府的責任,擲地有聲,直指鄭州市委市政府,“風險意識不強”“認識準備不足”“防范組織不力”“應急處置不當”“存在失職瀆職行為”“災難面前沒有充分發揮統一領導作用”“黨政主要負責人見事遲、行動慢”……調查組對一個地級市如此雷霆重擊,近年來亦屬罕見。這不僅體現了中央對這一事件的態度,也符合社會公眾的普遍認知。
▲2021年8月2日,國務院成立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組。
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
事先缺乏預判,事中舉止失措,在不同階段瞞報死亡失蹤人數139人,事后百般彌縫,最后結果就是造成群眾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
本來,災情襲來,政府應該是民眾最堅強的依靠,而在鄭州“7·20”特大暴雨,當地政府失效了。這種短暫的應對失靈狀態,不啻于一場“人禍”。如此“人禍”再疊加到“特別重大自然災害”之上,無疑放大了災情。此番國務院調查組嚴厲批評鄭州市及有關區縣(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充分體現了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民的尊重。
此外,這次災害調查的另一個特點是,直面焦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調查組深入調查造成重大傷亡和社會關注的事件,查明了主要原因和問題。如認定鄭州地鐵5號線、京廣快速路北隧道亡人事件是責任事件,郭家咀水庫漫壩事件是違法事件等。
這既體現了有責必究、追責必嚴的底線思維,傳遞出分類甄別、科學認定的明確信號,也給了遇難者一個公道。想想地鐵車廂里那些人,面對著一點點漫上來的暴雨,那種絕望與悲傷;想想京廣快速路北隧道那些被淹沒的汽車,非嚴懲不足以平復民憤。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絕不是一句僅僅掛在口頭上的話語,而應成為各級政府扎實踐行的行為準則。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地方黨委和政府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這一事件也提醒有關各方,作為傳統說法中的“父母官”,地方領導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肩上擔負著如山的重任,其舉止行為關系到轄區民眾的生命安危,絕不可隨意輕忽,更不能進退失據。要將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貫穿一切工作的始終,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同時,要加強黨委集中統一領導,切實發揮核心領導作用。猝然遭遇大災,本身就是對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力的考驗,能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民眾是最好的評判人。
此次調查組也明確指出,鄭州“發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設‘重面子、輕里子’”的問題,可謂一劑良藥,希望通過這一次的生命教訓,一些城市管理者能夠變得成熟起來。
從去年7月到現在,時間的車輪將許許多多的轍痕都碾軋過去了,當時的悲傷也漸漸變得淡漠,但無論如何,每一個負有責任的政府都應該謹記,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是各項工作中迎難解難的“終極密碼”。惟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統籌好發展與安全,切實做好防災救災工作和城市安全工作,城市建設才能走出誤區,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進而實現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