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這份報告,何以被稱作“教科書式報告” | 新京報快評
1月21日晚,應急管理部全文發布《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報告分六個部分,分別從“災害情況及主要特點”“災害應對處置”“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社會關注的事件”“相關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單位責任問題”“主要教訓”“改進措施建議”方面,詳盡披露了災害定性、責任認定、教訓及措施等情況。
這份調查報告雖長,但信息充分,數據清楚,定責任證據精準,也因此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被認為是“教科書式的報告”“人人讀得懂”。
實際上,自2014年起,就有一些部門對重大事故調查報告全文公開。此次則是國家層面第一次組織這樣的全域性自然災害調查,并全文公開。政府部門主動公開重大社會關切,踐行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要求。這是對“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的具體落實,也是公共治理應有的姿態。
從此前若干次全文公開調查報告的先例看,無論是山東棲霞“1·10”回風井爆炸事故,還是湖北十堰“6·13”重大燃氣爆炸事故,當地政府坦誠、徹底地公開調查報告,均贏得了民意好感,也有效緩釋了一度緊張的社會情緒。
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波及面廣、影響惡劣,調查組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展開深入細致調查,也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其中,很多信息披露與行文表述,直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病灶。
從內容看,報告通過現場勘查、調閱資料、走訪座談、受理信訪舉報、問詢談話、調查取證、分析計算、專家論證等方式,復盤了災害發生和應對過程。
其中,既有對當時社會上各種傳言的澄清,也有對民眾切身感知與猜測的印證;既有條分縷析的事故成因分析,也有對鄭州市委市政府態度嚴厲的批評,并在總結分析經驗教訓的同時,提出了改進工作的措施建議。
▲“7·20”特大暴雨災害被問責后,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已被免職。
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
相信在此次事故中負有責任的各級公職人員讀完這份力透紙背的報告,可以知曉自己犯了什么樣的過錯,這過錯又是如何影響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又該如何反躬自省、補苴罅漏,免于踏入同一條河流。
客觀而言,在這起重大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非鄭州獨有。這也意味著,這份報告的更大作用,或在于其公共性,能讓更多的公職人員從中照見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認識,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
也因此,這份報告的公開具有了外部性、公開性等公共價值,對地方治理與公共管理能力的提升,將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事實上,也只有政府信息公開了,公眾才知道政府做了什么、為什么這么做,社會和公民才能夠深度參與公共事務,共同努力實現公共利益。對政府部門而言,因為公開、開放而獲得了更多信任;對民眾而言,也會因知曉而理解,因理解而參與。
現代化的政府就該與時俱進,吸納、協同、激勵各種力量參與公共治理。這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再度出現重大決策失誤、處置失靈的良藥。
應急管理部此次全文公布這份“教科書式”且“人人看得懂”的調查報告,就是公共治理該有的樣子,也是為此開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