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應急管理現代化:從“物理相加”到“化學反應”
改革遇到的難題只能以持續深化改革加以破解。
三年前的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并致訓詞。作為我國應急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是黨中央為適應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求、立足我國國情和災害事故特點所作出的一項英明決策。三年來,應急管理部門以“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訓詞精神嚴格要求,以忘我的工作熱情努力推動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地見效。實踐證明,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成效是十分顯著的。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全球化進程的交匯演進,突發事件及其風險日益表現出極端明顯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繼續以工業化時代積累起來的經驗模式加以應對,結果是應急管理的不斷失靈。在抗擊2003年“非典”后,我國開始構建以全災種、全過程、全主體為主要特征的綜合性應急管理體系,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高度重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努力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給應急管理事業的發展賦予了更加神圣的使命、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拉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大幕,組建了全新的應急管理部。
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應急管理部整合的部門和職能最多,其難度可想而知。組建一個科學、高效的應急管理部門,既沒有“模板”,也沒有“母板”;既不能照搬世界大國模式,也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鑒,需要開拓創新、獨辟蹊徑。
以消防為例,從20世紀初近代消防在中國誕生以來,消防員的身份從來就是“非軍即警”。三年來,我國綜合職業制與現役制的優點,按照“兩嚴兩準”的原則打造消防“鐵軍”,走出了“全災種,大應急”的中國特色消防救援發展道路,改革“紅利”初步顯現。從單純滅火救援到遂行多樣化搶險救援任務,這一轉變更加契合我國災害事故復雜性日益突出的特點,也更加符合國際應急管理的發展趨勢。三年來,應急管理部積極發展山地、水域、洞穴、生化等特種作業隊伍,努力形成跨國境森林草原火災撲火能力,著力推動消防航空體系的建設,破解了許多制約完成急難險重任務能力提升的“瓶頸”。我國依托北京消防救援總隊,組建了一支國際重型搜救隊——“中國救援隊”,在莫桑比克“伊代”風災救援中初露鋒芒,展現了“國家隊”的擔當。每逢巨災大難,成建制前置、跨區域調兵、多元力量協同等高效做法,都是應急管理改革結出的碩果。短短的三年,統籌應對各災種、有效覆蓋災前災中災后各階段、全過程、多層次的新時代應急管理體系初步形成,類似的成果不勝枚舉、難以盡數。
改革以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為新時代應急管理的根本價值遵循。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了人民,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建、為人民而戰,從“橄欖綠”到“火焰藍”,不變的是枕戈待旦、逆火而行、赴湯蹈火的為民情懷;應急管理部門為了人民,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全天候值班,百姓過節、自己過關,犧牲很大、奉獻很多,隨時面臨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日復一日詮釋著“守夜人”的責任;應急管理事業為了人民,著力補好防災減災救災短板,破解“兩個根本”難題,危難時刻高效救援,“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
改革是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不斷成熟、逐漸定型的過程,也是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過程。從夯基壘臺、立木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從“物理相加”到“化學反應”,應急管理改革不是一勞永逸、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永遠在路上的事業。應急管理部履職到位后,又根據實際需要,成立了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充實、加強了危化監管的力量,開展了應急管理綜合執法改革。對于應急管理改革,我們要懷有“風物長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寬廣胸襟和戰略眼光,堅信優化、協同、高效的改革預設效果將會日益得到凸顯。應急管理不是應急管理部門一家的事情,要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力量優勢和相關部門的專業優勢,將應急責任鏈條各環節銜接好。與常態事務管理不同,應急管理面臨的是結構不良型的任務,任何一個國家應對突發事件都難以做到“百戰百勝”。應急管理事業需要在同各類突發事件斗爭的過程中產生學習效應,做到“打一仗,進一步”。
改革遇到的難題只能以持續深化改革加以破解。毫無疑問,組建應急管理部是我國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的重大契機,方向與道路都是毋庸置疑的。應急管理現代化也許會出現螺旋上升的現象,但必須毫不動搖地壓茬推進、接續推進。未來,應急管理改革亟需思考的難題包括:一是如何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協調作用;二是如何在新發展階段的新風險挑戰背景下,各部門齊心協力將黨中央關于應急管理改革的重要決策部署盡快地落地實施;三是如何把應急管理改革已經取得的經驗進一步加以制度化,甚至納入到正在修訂的《突發事件應對法》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要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新風險挑戰。堅持改革創新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一項優良傳統。持續深化應急管理改革、加快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程,這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前瞻性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也是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必將把中國的制度優勢更多地轉化為治理風險的效能,必將提升我們以制度優勢化解風險挑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