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決勝脫貧攻堅|應急加扶貧,兩副擔子一肩挑
    www.waka8s.com時間:2020/8/31 9:21:05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應急加扶貧,兩副擔子一肩挑


    他發揮專業特長,為非煤礦山整治工作貢獻力量;他發展村集體經濟,使得到分紅的村民有了脫貧信心;他促進共建,讓村里的孩子從小接受應急知識教育……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應急管理局非煤礦山科科長鄭定璽駐村扶貧三年多來——



    ■本報記者 杜振杰 通訊員 邵山

    8月16日開始,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持續降大到暴雨。

    “由于上游水庫放水,盈江水位上漲,各村做好防汛準備。”18日一早,鄭定璽的手機收到了鎮政府的通知。身為弄璋鎮芒線村駐村第一書記的他,擔心村民種在盈江邊的稻子因洪水受損,立即搭車趕往200多公里外的芒線村。

    從2018年當駐村第一書記起,三年多來,他無數次往返,對這條山路已再熟悉不過。

    雨霧交加,能見度只有10米左右。3個半小時后,鄭定璽下了車,立刻換上雨鞋,叫上村里的幾名干部,趕去盈江邊查看。眼看著盈江水把稻田一點點淹沒,他很心痛。

    回來后,他立即布置開展災情調查,并統計上報給鎮里和保險公司,之后又冒雨到掛鉤的農戶家逐一走訪,查看情況。



    學有所用

    當好非煤礦山“守夜人”

    “我1983年出生,大學學的采礦工程專業,2006年畢業,考到了德宏州盈江縣安監局,后調入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16年任非煤礦山科科長,2018年至今先后擔任盈江縣弄璋鎮古里卡村和弄璋鎮芒線村駐村第一書記……”一見面,鄭定璽用嚴謹的邏輯講述了自己的工作經歷。

    盈江縣是德宏州非煤礦山最多的縣,有露天開采的石灰巖、硅石、頁巖等礦山,也有井工開采的鉛鋅礦,種類多、數量多、規模小,開采方式落后,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鄭定璽說,工作后的第一感覺就是現實與書本截然不同。

    現場檢查記錄、執法文書對鄭定璽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我是局里新招的本科生,又是學采礦工程的,干不好,丟不起人。”鄭定璽說,剛工作時壓力很大,在前輩的帶領下,他一點點干,在干中學,多跑現場、多做事、多請教。為了盡快熟悉工作,最初的半年他很少回家。

    “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似乎就是那個有準備的人。”鄭定璽說,針對非煤礦山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安全標準低、事故和隱患多的問題,從國家到省,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改造、提升舉措。整頓關閉、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建設井下“六大系統”、轉型升級,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鄭定璽有了用武之地。

    他發揮專業特長,本著對企業負責的原則,帶著專業標準,深入每座礦山采集基礎數據資料、排查診斷。這座可以整合、這座應該關閉、這座要改造提升……他做出的判斷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支持。

    2012年,他被調入州安監局,當了礦山科科長,也瞄準了更高的目標,先后起草了《德宏州非煤礦山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云南非煤礦山行業安全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德宏州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采空區事故隱患治理工作方案》等,為全州的非煤礦山整治工作提供了政策和技術依據。

    截至2019年12月底,德宏州非煤礦山總數已從2015年的162座減少到99座,改造升級53座,整合重組19座,48家礦山企業辦理了安全生產許可證,其間沒有企業舉報和投訴。2017至2019年,德宏州連續三年未發生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

    “全州5個縣市區的所有非煤礦山獲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前,我都會實地勘察。對我來講,加班加點是常態。存在電腦中的礦山圖片,隨便打開哪一張,我都知道是哪座礦山。”

    鄭定璽自信地說。

    勇于擔責

    跨界當好駐村書記

    “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政治任務。”鄭定璽說,2018年,德宏州組織部提出抽調工作能力強的人去參加扶貧攻堅工作。作為年輕干部,鄭定璽認為自己必須報名,況且要駐的村就在他曾經工作過的盈江縣,他熟悉,更有理由去。

    盈江縣弄璋鎮古里卡村是因2004年發生泥石流災害而搬遷重建的移民村,村民以景頗族、傈僳族為主。全村728人中,貧困人口超過60%,屬深度貧困村。村子與緬甸接壤,有12.6公里的邊境線。

    2018年3月,鄭定璽帶著行李駐了村,依靠懂漢語的村干部走訪村民,仔細了解村中狀況,分析致貧原因,傾聽村民訴求。

    走訪中他發現,缺少勞動力、生病、上學是致貧主因。這里人均三分地、一季水稻,不受災勉強自用。村民的收入主要來自相距20公里的山上的核桃、堅果、香茅草等。此外,村黨支部軟弱渙散,沒有威信。

    “我是駐村第一書記,必須樹立黨在脫貧攻堅中的領導地位,樹立大家的信心。”

    鄭定璽著手規范黨員管理制度。古里卡村《黨建工作計劃》《黨建引領脫貧攻堅職責分工方案》等文件先后出臺,并每月確定一天為“支部主題黨日”,組織開展黨性教育、業務培訓、走訪慰問、民情懇談等活動。

    “他很有辦法,來了以后,村里第一次過上了‘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五四青年節,這對于我們這個邊疆小村是破天荒的事兒。”村委會主任曹忠說,村里成立了女子護邊(境)隊,婦女們很有榮譽感;修建了沖水的公共廁所,改變了村民的衛生習慣“;這些細微的變化,讓村民對生活有了信心”。

    脫貧的關鍵之一是發展村集體經濟。

    面對缺少勞動力的狀況,鄭定璽把村中的養豬場、養雞場以股份制方式交給有技術有能力的人合作經營。在完善相關法律手續后,2018年底,大家第一次得到了分紅,每人每年200元至300元。

    村民們覺得這樣的方式既新鮮又有效,提振了脫貧的士氣。

    鄭定璽多渠道爭取資金120萬元,建起了古里卡生豬養殖合作社、生態土雞專業養殖合作社,充分利用古里卡村老寨的山林土地資源,組織貧困戶發展核桃、草果、堅果種植等產業。目前,老寨生產基地種植了草果650畝、核桃2100畝、堅果1800畝、西南樺12000畝、杉木3000畝。

    8月18日,記者跟隨鄭定璽冒著大雨到村民皮喬管家中。1986年出生的皮喬管,三級肢體殘疾,因殘致貧。此前的走訪中,鄭定璽了解到他有養羊技術,就鼓勵他發揮特長,并根據扶貧政策,為他爭取到殘聯幫扶資金,讓他通過養羊擺脫了貧困。皮喬管還帶動了同樣殘疾的姐姐,通過養豬和養雞實現脫貧。鄭定璽把皮喬管的成功脫貧當成典型事例宣講,鼓勵其他貧困戶努力脫貧。如今,皮喬管家有55只羊,蓋了新房子,大女兒上小學六年級,妻子已經懷有二胎。提起鄭定璽的幫助,不會講漢語的皮喬管面帶著笑容豎起了大拇指。

    鄭定璽告訴記者,典型引路在扶貧攻堅中的作用很大。村中曾有一名吸毒人員,戒毒成功后還入了黨,并通過勞動致富。對這樣的典型,他們大張旗鼓進行表揚。

    扶貧先扶智。鄭定璽為扭轉村民的思想認識,還積極邀請專業培訓機構給村中的年輕人進行技能培訓。盈江縣人社局在古里卡村舉辦了農家樂廚師培訓班,培訓合格廚師22名。2019年,村中的3名小伙子因為學習了電工技術被附近一家礦山企業錄用。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鄭定璽非常關注因學致貧的問題。從2018年他駐村以來,村中每年都有考上大專、本科的孩子,這對村子來說是大喜事,但也是家庭的難事。為了不讓村民因交學費而使家庭致貧或返貧,德宏州應急管理局主要領導帶頭幫扶資助。鄭定璽還積極對接企業資助,把助學金送到被家里。這讓村中的孩子們有了希望,樹立了學習上進的信心。

    對三年多來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鄭定璽反復跟記者強調,是有了德宏州應急管理局這樣強大而有力的集體作為后盾,自己這個駐村第一書記才能放開手腳干事;是有了德宏州應急管理局領導和同事的齊心協力、不斷鼓勵,自己才能成為脫貧攻堅最前沿的一名戰士“。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鄭定璽說。

    雙職兼顧

    接受錘煉再奮進

    “2018年底古里卡村實現了整體脫貧,按規定,我在2019年3月可以結束駐村,但是當年要驗收,我熟悉情況,就主動要求再駐村一年。”鄭定璽說,這一年他更加忙碌了。2020年3月,他接到德宏州委組織部的通知,因工作成績優異,故將他調任到芒線村繼續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這是新的開始,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他就帶著行李上任了。

    芒線村,是非貧困村,有傣族、景頗族、傈僳族等7個民族的群眾,情況復雜。

    “‘這個陌生人,怎么總在村里轉悠’——這是村民對我的第一印象。”鄭定璽說,正是在村里轉悠,讓他發現了要解決的問題。

    他積極協調水利部門和企業,為村里建設了自來水供水網絡,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村里什么人都能遇到,吸毒的、酗酒的、好吃懶做的,都有。”

    “東家的牛吃了我家的甘蔗苗,要求賠償。”

    “西家的房子擋了我家的陽光,我要他拆了。”

    …………鄭定璽告訴記者,這些瑣碎的事情是他不曾遇到的。處理這些,需要愛心、耐心,也需要智慧和口才。

    “村中有個懶漢,村里用扶貧資金幫他蓋了新房,他竟空著住,一件家具也沒有,等著別人送。為了鼓勵他自己解決問題,我給了他一千元,讓他買點家具。他做到了,家中有了生活的氣息。”鄭定璽說,三年多來,他拿出了數千元,去幫助村民。

    在芒線村村委會的一間辦公室內,整齊擺放著應急救援的裝備,每套裝備的袋子上都寫有人名。

    “這是我們村應急隊伍的裝備,隊員就是村民,有緊急情況,他們緊急集合,實施救援。”鄭定璽說,去年德宏州應急管理局成立后,他仔細分析了芒線村自然災害情況,組建了這支隊伍,得到州應急管理局的大力支持,裝備和培訓都跟上了。

    村委會對面的芒線小學掛上了一塊“安全文明示范學校”的牌子,這是與德宏州應急管理局共建的首所學校。鄭定璽介紹,盈江縣地震多發,為了讓村里的孩子從小接受應急知識教育,在他的建議下,州應急管理局開展了這項活動,在學校設立了緊急避險場地,定期組織演練,提供課程和培訓等。

    8月18日,由于持續降雨,盈江縣出現了超保證水位的險情,縣里啟動了防汛Ⅱ級響應。在盈江岸邊,記者見到了從芒市緊急趕來處置汛情的德宏州應急管理局局長黃國榮,他對鄭定璽的評價有著作為領導和前輩不一樣的解讀。“他與我女兒同齡,一名‘80后’,上有老,下有小,平時工作很認真,關鍵時刻敢擔當,這樣的年輕干部很靠譜,也值得信賴。我很感謝他。”

    記者手記

    “這個隊長我要當好”

    初見鄭定璽,一米八二的個頭兒,魁梧而剛毅。

    “打籃球嗎?”“從中學起,我就是籃球校隊主力,司職組織后衛。”從CBA到NBA,我們很快就有了談到一起的話題。

    在村中采訪時,聽到人們打招呼時說得最多的是:“隊長,你好!”“隊長,胳膊怎么受傷了?”

    “人們把我這個扶貧工作隊隊長,簡稱為隊長,讓我找回了籃球比賽時的感覺,就是要把教練的意圖通過我的場上指揮和運作變為現實。扶貧工作也一樣,需要用我的努力實現黨和政府的脫貧攻堅目標,這個隊長我要當好。”鄭定璽說,他很自豪自己在應急管理和扶貧工作間的角色轉換。

    從安監人到應急人,再到駐村第一書記的變化,讓他覺得自己學有所用,很幸運。

    成為駐村第一書記,讓他從做事到做人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感謝這個時代給我這樣的機會。”他說,自己以前不善于講話,到了村里,要面對幾百人講解扶貧政策,不容有誤,是挑戰,也是磨煉。

    他雖然駐村,但依然要兼顧礦山科的工作。局里又給科里選配了一名干部,是和他同樣就讀于昆明理工大學的師弟。平時,他們經常電話溝通工作上的事,必要時他再趕回局里處理。

    當鄭定璽受傷住院的消息傳回村里,很多村民都趕到村委會表達關心“。等他回來,一定殺雞給他補一補。”村民們說。

    回到芒市,記者特意趕到鄭定璽的家中,70多歲的父母與他們同住,家庭氛圍和睦。記者給他們拍了全家福,取景器中鄭定璽個頭兒最高,儼然是家中的頂梁柱,畫面定格的瞬間真實而溫馨。

    談到鄭定璽的工作,他的妻子笑著說:“尊重他的選擇,我們互相支持。我們結婚時,他在盈江工作;大兒子出生時,他在盈江跑礦山;二兒子出生時,他又到盈江駐村。盈江對我們家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談到對家庭的虧欠,鄭定璽告訴記者,自己一年中大約有260天不在家,大兒子頑皮,只有他在家時才能聽話些。妻子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回家后,多些時間陪兒子。”

    “我堅持這么做,這是我唯一可以彌補家庭的方式。”鄭定璽說。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