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扎根邊陲54年 接力守護 “金雞冠上的綠色寶石”
    www.waka8s.com時間:2020/8/31 9:17:15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

    扎根邊陲54年 接力守護 “金雞冠上的綠色寶石”


    大興安嶺地區位于祖國最北部,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年最低氣溫零下52.3攝氏度,是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被譽為“金雞冠上的綠色寶石”。駐守在這里的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是一支傳統積淀厚重、英模典型輩出的森林消防勁旅。建隊54年來,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獲省級以上集體榮譽56次,二等功以上69人。



    勇猛無畏讓大火低頭

    1987年5月6日,一場火風暴席卷大半個興安嶺,8萬多平方公里的林區被大火吞噬。

    支隊401人第一批進入火場。從5月6日至6月2日,指戰員連續拼搏28天,轉戰大小54個火場。5月7日晚,火場驟起8級大風,攜著20多米高的火頭“殺”向塔河縣盤古——當時是我國最大的貯木場之一,有20多萬立方米木材,300多噸位的混合油庫,附近有武器彈藥庫,還有1000多戶居民……

    危急時刻,時任一大隊教導員的張國華把黨員組成突擊隊,阻擊火頭,其余人員分組分段控制火情。突擊隊員端著滅火機,義無反顧地沖進火海,風機加到最大油門,水槍手不停地往隊員臉上噴水降溫。

    強大的攻勢下,突擊隊在火勢薄弱的地方打開了缺口,其余分組趁勢采取“兩翼撲打,分兵合圍”戰術,火頭“節節敗退”。終于合圍了,隊員們顧不上休息,在駐地百姓幫助下找到水源,他們嘴唇焦干,有的還起了泡,卻先為水槍加水,給風力滅火機加油。

    還未來得及擦掉臉上的汗水,第二個火頭已向居民區襲來。5米多高的火頭已經躥入西北居民區,房屋一側冒煙了,隊員們提起風機就沖了過去。濃煙嗆得人眼淚直流,火焰燎得人直不起腰,十幾臺滅火機響成一片。

    冒著房屋倒塌的危險,突擊隊爬上屋頂,拼命撲打,有的隊員從兩側包抄,有的跪在地上打,全力壓制火頭……在無畏的勇士面前,大火終于低下了頭。

    哪里情況危急,哪里就有橘紅色從天而降,哪里就會轉危為安。現如今,在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史館里還保存著一張集體一等功的獎狀,記錄著那段難忘的歷史,警示一代代“守夜人”忠實踐行職責。

    先進典型不斷涌現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史館榮譽墻后身“扎根北疆特別能吃苦、不畏艱險特別能戰斗、忠誠使命特別能奉獻、不負重托特別能打勝仗”紅色浮雕大字,是支隊多年曲折發展和指戰員拼搏進取的隊魂,早已融入一代代指戰員的血脈中。

    2015年,武警森林部隊舉辦“軍事訓練能手”比武。支隊一級消防士汪顯寧是代表之一。為了快速提升成績,別人跑5公里,他就跑8公里;別人負重20公斤,他往背囊多加10公斤重的啞鈴。比武中,背囊把后背磨出血,他咬著牙堅持,以10項比武課目95.22的總分榮獲第1名。

    “類似的事跡在支隊不計其數,‘全軍好班長,彝族好戰士’馬日史初5公里跑破支隊記錄,單杠二練習‘卷身上’卷了500多次不愿下杠的瞿偉,32歲比武奪魁的消防員劉歡……”已經在大興安嶺工作整整30年的支隊長林洪友這樣說到,“這些年里目睹過戰友犧牲,指戰員拼命戰斗,雖然見得多,但每次都很心疼,這些小兄弟都是好樣的,所以我就想保證每次救援戰斗后,帶他們平安回來。”

    據了解,近30年來,支隊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有2600多人分別榮立一、二、三等功,2003年,支隊所屬二大隊被授予“滅火攻堅先鋒大隊”榮譽稱號。2006年,支隊被授予“撲火模范集體”榮譽稱號,三大隊被授予“森林滅火英雄大隊”榮譽稱號,涌現出“舍己救人英雄”沈宏淵烈士、“勇斗歹徒”的韓霜烈士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再苦再累絕不掉鏈子

    森林滅火救援是人與自然的生死抗衡。

    2010年4月末,加格達奇林業局罕諾河林場、韓家園林業局陸家店地區相繼發生火災。支隊立即就近抽調二大隊50名駐防指戰員,兵分兩路向火場靠攏,一大隊、塔河大隊200人實施機降,多點進入火場救援,一場阻擊戰就此打響。

    激戰中,不少指戰員的頭發、眉毛被燒焦,衣服被樹枝刮破。班長莊云南手持滅火機沖在最前方。新消防員于福來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雖然已近5月,大興安嶺森林里,夜間氣溫仍在零攝氏度以下。莊班長在我附近靠著樹干睡著了,他的右手搭在風機上,左手緊抓著衣領,不知是太冷還是臉上的泡太疼,他時不時發出‘嘶嘶’的呻吟聲,這讓我突然有些難過……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參加救援戰斗,絕不能掉鏈子。”

    54年來,像這樣的戰斗他們參與過上千次。支隊先后有7名同志犧牲在火場一線,長眠在大興安嶺的黑土地上。支隊政委蘇國明告訴筆者,他們也在轉變思想觀念,依靠科技,以防為先,走科技興隊、科學救援之路。現在大興安嶺林區的森林覆蓋率在逐年提高,生態環境已基本恢復。

    不僅與火斗爭,他們還會與水抗爭。2013年,黑龍江流域同江段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澇災害,支隊星夜出動,千里馳援同江一線,連續奮戰28個晝夜,千名指戰員像釘子一樣釘在大壩上,與解放軍和當地群眾晝夜奮戰,在16.8公里長的八岔堤段上,加筑了1米多高的子堤,為奪取三江決戰勝利,保衛沿江重鎮及數十萬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力量。



    扎根邊陲的“后浪”

    大興安嶺有無邊林海,也是中國最容易發生森林火災的地方之一。為了守護北疆綠色生態屏障,1500多名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最美逆行者”在這里奉獻青春。

    在2018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火災撲救中,在大子楊山駐防的二中隊中隊長孫繼強和戰友們摩托化行軍400多公里奔赴前線。與此同時,一架載著數百名滅火隊員的米-26直升機,因機降點林茂枝盛無法降落,向支隊求援。孫繼強火速受領任務,帶著10名油鋸手直奔火線周邊開辟機降點。由于火場形勢突變,孫繼強和隊友們險些被大火吞噬。至今談起這次救援,孫繼強仍心有余悸。“之后我更加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也更加敬畏肩上扛著的責任。”他說。

    支隊的大部分消防員剛20歲出頭,他們累了就躺在潮濕的地上休息。林區溫差較大,白天太陽曬得人皮膚干裂,甚至可能中暑,晚上又需要大家簇擁在一起“抱團取暖”。林火大多發生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林區,給養跟不上,一袋方便面、一根火腿腸、一小瓶榨菜就可能是一個人好幾天的給養。但正是這群硬氣的青年,構筑了牢固的鋼鐵長城。(于珂)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