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了,我們才能心安”
“危化品企業是全區安全生產基礎中的基礎,危化安,則地區安。在安全監管工作中必須做到鐵面無私,要求再嚴也不過分。”這是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應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長楊成棟寫在工作筆記本扉頁上的一段話。 這段話是在2018年他被評為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個人后,區政府主要領導來局調研時對他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他說:“有了組織的認可和領導的支持,工作底氣更足了。”
“危化品企業是全區安全生產基礎中的基礎,危化安,則地區安。在安全監管工作中必須做到鐵面無私,要求再嚴也不過分。”這是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應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長楊成棟寫在工作筆記本扉頁上的一段話。
這段話是在2018年他被評為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個人后,區政府主要領導來局調研時對他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他說:“有了組織的認可和領導的支持,工作底氣更足了。”
“我就是一個安全把關人,行不行規定標準說了算”
“危化科負責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涉氨制冷企業的安全監管和行政許可工作,每一項工作都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我就是一個安全把關人,行不行規定標準說了算,寧可平時嚴管得罪人,絕不能有半點兒馬虎和一絲松懈。”楊成棟語氣中,透出的是他對危化品安全監管的認真和謹慎。
2017年,在檢查常州精研科技有限公司時,楊成棟和同事發現該企業的危化品用量在不斷增加,這一情況引起了他的警覺。對企業來說,隨著規模和效益不斷攀升,危化品用量增加是很正常的事。但對楊成棟而言,這是個大問題。
“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硝酸、氫氣、氧氣和氮氣等危化品,在一期工程中因危化品使用量不大,未建立危化品專用倉庫,對用量稍大的硝酸,則采取車間中轉臨時存放方式。隨著用量的不斷加大,如果危化品沒有專用倉庫存放遲早會出問題。”他向局領導作了匯報后,主動上門對企業負責人提出建庫要求。起初,企業負責人還有點想不通:“我們生產使用情況一切正常,為什么要多此一舉呢?”楊成棟從法律法規的要求到不建危化庫存在的安全風險,再到企業發展的現狀,最后針對企業實際情況提出了建庫的建設性意見。企業負責人沒有想到,楊成棟想得如此周全。最終,該企業決定租下鄰近一家停產企業的廠房,請化工設計院設計改建了一個臨時危化品倉庫。同時,該企業在二期工程建設中,投資300余萬元建立了一個專用危化品倉庫。
10年軍旅生活,楊成棟養成了較真兒的個性。1995年,他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先后在區經貿局等部門工作。2002年,區安監局成立后,他便走上了安全監管的工作崗位。在同事眼中,他是一個“認死理”的人。鐘樓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黃冬青與楊成棟是同一年進安監局的,兩人可以說知根知底。他向記者介紹了一個行政許可案例。
2019年4月的一天,楊成棟和同事在對鄒區鎮一家申領煙花爆竹經營(零售)許可證的商店進行現場核查時,發現該商店與周邊商戶的安全間距達不到規定要求,他當場表示審核不能通過。對此,該店主認為這是楊成棟在故意刁難,并放出狠話:“你等著瞧!”然后,該店主竟然跑到局里在楊成棟的辦公室大吵大鬧,一邊辱罵一邊威脅說:“如果不發證白天就跟著你上班,晚上就跟著你回家。”面對這種情況,楊成棟不急不惱,他先給店主泡了一杯熱茶,然后找出相關規定,同時在電腦上打開店主所在區域電子地圖,對照現場核查時拍下的環境照片,耐心細致地給店主解釋為什么不給他發證。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說得店主頻頻點頭稱是,感覺自己確實做過了頭,臨走時給楊成棟鞠了個躬,連說了幾個“對不起”。
“咱們干的就是‘排雷’的活,后怕過但從來不后悔”
鐘樓區地處常州市的西大門,有大小物流市場20余家,還有一個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凌家塘蔬菜批發市場。一段時間,物流市場受利益驅動,有的市場非法存儲危化品,有的運輸業主非法夾帶危化品。凌家塘蔬菜批發市場集中了全市80%、近7萬平方米的冷庫,一些涉氨制冷企業存在壓力管道年久老化問題。
“兩大市場的安全是我的‘心病’,稍有閃失就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楊成棟說,必須時刻把握企業安全生產動向,想企業沒有想到的、解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安全檢查絕不能走過場,更不能有依賴心,只有自己去查了、隱患整改到位了才放心。”為了摸清物流市場安全狀況,楊成棟一家一家跑,與企業負責人交朋友,詳細了解經營、運輸情況,建立了全區物流市場基本情況信息庫,在重點時段對市場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學習法律法規,重申安全規定,查擺問題隱患,提出整改要求。
“楊成棟對物流市場懷有戒備心理,工作途中只要經過市場就要進去轉一圈才放心。”黃冬青介紹,根據物流市場“夜忙”的特性,他經常夜間蹲守暗訪和組織突擊夜查活動。楊成棟的車上有一件軍大衣,這是專門為檢查涉氨制冷企業準備的。
楊成棟直言工作壓力很大,2011年走上危化科科長崗位就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生怕哪一天會出問題。因此,他對安全隱患查處非常嚴格,特別是對群眾舉報,無論什么時候他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一處隱患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尤其是一些企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對存在的隱患不以為然,有的甚至明知故犯,干違法違規的事。我們既要有‘零容忍’的態度,更要有工作手段,有時還要做好應變復雜環境的思想準備。”楊成棟介紹,2019年10月的一天深夜,他接到群眾舉報,對方稱,某物流市場一運輸車夾帶危化品。可當楊成棟驅車趕到現場時卻不見車子的蹤影。于是,他立即調看行車軌跡,發現該車已經駛上高速公路。他沒有一絲猶豫,馬上駕車追趕。“我在部隊當過駕駛兵,開車是我的強項。”他緊握方向盤,注視前方每一輛疑似車,星夜奔馳100余公里,終于在浙江省境內的高速公路上追到了該車,當場查獲14桶非法運輸的劇毒危險化學品,及時采取了封存和安全處置措施,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說到這些,楊成棟面帶微笑,感覺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總是捧著‘法條’進企業,搞不好就會走向企業的對立面”
“楊科長經常對我們說,一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工作就不可能有熱情;如果不能指導服務好企業,企業就不可能理解支持你的工作。企業如人,只有知道企業在想什么,我們才能知道要干什么。”同事焦江說到楊成棟,滿懷敬意。
“在日常安全監管工作中,如果我們總是捧著‘法條’進企業,搞不好就會走向企業的對立面。監管人員一定要深入企業生產現場察實情、聽真話、辦實事,推動企業樹立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信心,提高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性。”楊成棟說,為了使全區40家危化品企業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標準化創建工作,他帶領科里同事摸清每家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危險源及安全生產現狀。首先讓企業知道為什么要開展標準化創建工作、如何創建,然后,在指導服務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據企業實際,自制了多套簡便易行的檢查表,便于企業對照開展自查自糾;另一方面,開展“一對一”指導服務,建立企業與專家上門指導預約機制,定時、定人為每一家擬創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同時,他隔三岔五帶領科里同事上門“回訪”,了解工作進展情況和遇到的困難,現場釋疑解惑,確保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到目前為止,全區80%的危化品生產企業完成了二級標準化創建。
“安全監管要有權威性,更要帶著感情。企業經濟效益無論是好是壞,安全生產都是第一位的。必須多為企業著想,尤其是在企業生產經營與安全生產工作產生矛盾時,要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切實幫助企業提高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能力。企業安全了,我們才能心安。”楊成棟對企業的這份情懷,是他做好安全監管工作的“法寶”。
位于鄒區鎮的常州市偉強化工有限公司,建于上世紀80年代,是一家由鄉鎮企業轉制而來的老化工企業。隨著化工安全生產標準的逐步提高,該企業原來的生產設備設施已經達不到現行規定要求。但是,由于生產企業的產品適銷對路,生產效益不錯,企業一直在“關閉”和“繼續生產”中糾結。楊成棟充分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多次上門與企業負責人溝通,把規定標準講明講透,以事故案例為警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逐步打消了企業“得過且過”的想法,主動關停化工產品的生產,拆除了生產裝置。2018年,在楊成棟的幫助下,該企業由生產轉型為經營。近年來,企業年銷售額一直保持在6000余萬元水平,并著力開拓其他業務。“我們企業能有今天,楊科長功不可沒!”企業法定代表人樊賢強滿懷感激地說。
“他是真心為企業好,被評為‘鐘樓區服務企業十佳個人’名副其實,企業對他非常信服!”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孫廣強說,幾年來,楊成棟獲得許多榮譽,除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個人外,還被評為江蘇省危化品監管先進個人和最美常州人等。
“安全監管尤其對危化品的專項監管,難就難在應對處置時的突發性、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上。”楊成棟說,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唯有責任心強一點、肩膀硬一點、付出和犧牲多一點。今年大年初一,當得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升級的消息,他匆忙回溧陽老家看望了一下年邁的母親,之后就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至今,他都沒有好好休息過一天。愛人王秀紅不無責怪地說:“整天忙、忙、忙,家里的事從來不管,兒子從入學到讀博,他幾乎沒有問過。”這就是楊成棟對工作和家庭的態度,也是他對安全監管工作的執著和擔當。
[記者手記]
愛心與責任
記者幾次想當面采訪楊成棟,他都說:“等兩天吧,現在是主汛期,有幾家危化企業必須去看一下現場。加上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任務重、壓力大,工作推進不能松。”好不容易約了個星期天,坐下來后,他一會兒一個電話。“不好意思,都是企業急需辦的事。”
時刻把企業安全放在心中,系人民群眾安危于一身,這是安全監管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寧聽罵聲,不聽哭聲”,這不僅僅是鐵面無私,也是一種責任擔當,更是對企業心存的一份真愛。用他的話說就是:“企業安全了,我們才能心安。”
忠誠、擔當、奉獻是安全監管人員的職業底色,楊成棟深入企業、扎根群眾,這個“根”扎得越深,做好安全監管工作的方向目標就越明確,工作的底氣就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