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應急管理報]擔起歷史重任 助力脫貧攻堅——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助力脫貧攻堅記事
    www.waka8s.com時間:2020/5/18 16:23:12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擔起歷史重任 助力脫貧攻堅

    ——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助力脫貧攻堅記事

    ■本報記者 賈 振 杜振杰 張安妮


    “這幾天最高氣溫超過了30攝氏度,森林火險等級高,必須向老鄉們反復宣傳,千萬不能發生森林火災。”從“五一”假期的第一天起,楊秀清每天晚上都給石花村的老鄉們開“院壩會”,必講森林防火知識。

    楊秀清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兩年前被局里選派擔任塘壩鎮石花村第一駐村書記,今年又擔任該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沿河縣是銅仁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石花村屬于三類貧困村,是全縣最偏遠的村寨之一。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里最牽掛的一件大事,花的精力最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到一個地方調研,都要到貧困村和貧困戶了解情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

    如今,“楊秀清們”奔走在脫貧攻堅一線,各地應急管理部門都像沿河縣應急管理局這樣緊緊結合職責,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近年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積極發揮綜合協調和專業監管優勢,全力支持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為人民群眾鋪就一條堅實的平安之路,切實防止因災致貧、因災返貧。


    擔負歷史使命

    搭建政策支持的四梁八柱


    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應急管理系統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提高政治站位,優化政策供給,強化資金、物資、項目和能力支持保障,加強救災救助扶貧政策銜接,搭建起全面落實扶貧攻堅任務的四梁八柱。

    2019年10月,應急管理部牽頭,會同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助力脫貧攻堅的意見》,明確通過采取一系列政策、資金和資源支持措施,切實增強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災害風險防范和綜合應對能力,幫助受災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減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確保受災害影響的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能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本世紀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000億元,因自然災害每年大約有3億人次受災。很多地區都存在自然災害與貧困高度重合的現象,許多貧困村深受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威脅,自然條件惡劣與生態環境脆弱疊加,整體貧困與區域特困并存,先天不足與內生動力不強同在,導致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培育艱難等一系列后果。許多貧困地區安全基礎薄弱,安全設施匱乏,群眾安全意識淡薄,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深受各類火災、事故制約和影響,貧困現象相伴相生。

    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應急管理系統始終向前,堅持釘釘子精神,下足“繡花”功夫,推動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用好用足相關政策措施,將減災扶貧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做到位。各地持續加大防災減災救災投入,不斷提升貧困地區自然災害應對能力,為脫貧攻堅夯實安全基礎。各地積極構建以脫貧攻堅為目標導向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著力阻斷因災致貧返貧的生成渠道。

    今年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助力脫貧攻堅,是應急人必須擔起的重大歷史責任。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充分發揮應急管理職能作用,加強貧困地區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致力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取得明顯成效。


    強化精準救災

    為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兜底


    長期以來,自然災害多發成為導致許多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無法脫貧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8年,作為“三區三州”的重點區域,甘肅省臨夏州發生暴雨洪澇災害,導致1.9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同程度受災,85戶家庭因災返貧致貧,“兩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農業種植、飲水均出現了困難,貧困村道路、水利、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

    2019年初,青海省玉樹州等地發生嚴重雪災,導致部分農牧民生活困難、大量牲畜因覓食困難死亡。

    2019年以來,四川長寧6.0級地震、甘肅夏河5.7級地震、西藏墨脫6.3級地震、貴州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等災害相繼發生,給當地群眾脫貧帶來嚴峻挑戰。

    哪里有災害,就在哪里加強救災扶貧工作,切實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針對發生在青海、四川、廣西、山西、安徽、江西等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雪災、洪澇、地震以及旱災等嚴重災害,應急管理部及時啟動國家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奔赴災區,會同財政部安排27.66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救助。

    同時,在安排2019~2020年度中央冬春救災資金時,進一步加大對高寒地區、邊疆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相關省份的傾斜支持力度,安排涉及貧困地區的2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冬春資金超過50億元,其中“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涉及的6個省份超過17億元,切實做好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

    安徽省針對貧困地區特別是大別山等革命老區、沿淮行蓄洪區、皖北地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適度降低應急預案中省級救災應急響應啟動條件。去年夏季,該省皖南山區部分地區因受強降雨天氣影響,農作物被淹沒、房屋倒損,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持續做好過渡期救助,讓受災群眾能夠早日回家。


    強化精準防災減災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意識


    日前,云南省昆明市應急管理局的黨員干部到東川區烏龍鎮馬店村和紅土地鎮倉房村,圍繞全國防災減災日“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主題,為村民送去應急包,了解貧困戶退出建檔立卡后是否存在返貧風險問題,幫助解決困難,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云南省昆明市應急管理局的黨員干部向村民講解“云南白藥小應急包”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圍繞精準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系統聚焦加強災害事故風險防范和綜合應對能力,重點從提升災害應急救援能力、提升基層減災備災能力、加強防災減災科普宣教等方面,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傾斜支持力度。

    ——在加快推進西北、西南區域性應急救援力量建設中,積極指導幫扶內蒙古、廣西、新疆等省份建立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將新疆、甘肅、西藏等省份部分民航運輸機場列為重點布局的應急救援航空場站。

    ——啟動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十四五”規劃編制,將中西部貧困地區應急救援能力“補短板、強弱項”工作作為重點建設任務加以部署。

    ——加強消防救援經費和裝備支持。安排1.8億元專項經費,為西藏、新疆等9個省份消防救援隊伍配備地震救援和水域救援裝備;向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消防救援隊伍調撥4.5萬件套戰勤保障裝備物資,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重點傾斜。為中西部貧困地區配備搶險救援車輛138輛、供液消防車和戰勤保障車50輛;輕型衛星便攜站、應急通信便攜箱、定位搜救裝具等一批應急通信裝備被裝備到貧困地區。幫扶新疆、四川、云南等中西部省份落實訓練基地、消防隊站等55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支持貧困地區專業撲火隊伍建設,為疆區、藏區等貧困地區森林消防隊伍配備新型用車122輛、防滅火裝備18266件套。一批先進適用的地質災害專業救援裝備、抗洪搶險裝備投入備用。

    ——加強防災減災科普宣教,針對貧困地區火災防控特點,組織開展“打通生命通道”“火災隱患大家找”等主題宣傳活動;印發27萬冊《小學生消防安全讀本》,贈送給西部貧困地區小學;開放各地消防隊站供社會各界參觀,利用鄉村大喇叭、廣播等形式開展專項宣傳,增強貧困地區群眾防災減災和消防安全意識。

    ——支持貧困地區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研究修訂貧困地區示范縣創建標準和管理辦法,在全國13個首批創建試點單位中,有3個是國家級貧困縣。


    強化精準幫扶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3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宣布最后20個國家級貧困旗縣退出貧困旗縣序列,標志著內蒙古再無貧困旗縣。這其中就有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參與幫扶的化德縣。


    內蒙古地震局前往定點扶貧單位,為村民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持續幫扶化德縣的國家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德善村,通過更新改造供水管網設施、建設安全飲水工程、開展防災減災知識科普宣教等,幫助德善村告別了貧困。與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相伴的是,近年來各省級地震機構均建立了定點幫扶工作機制,安排人員奔赴貧困地區駐點幫扶。

    四川省德陽市應急管理局聯系什邡市脫貧幫扶,針對該市鎣華鎮高橋村是“5·12”汶川地震重災區的實際,在幫扶中精準定位、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用水保障,實施干部結對幫扶、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幫扶、產業發展扶持幫扶等舉措,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脫貧。


    四川省德陽市應急管理局實施精準扶貧,什邡市鎣華鎮高橋村村民陶邦生因老伴生病致貧,他靠養蜂和當護林員有了收入,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今年以來,四川省南江縣應急管理局完善“黨建+安全監管+應急救援+脫貧攻堅”新機制,成立6個脫貧攻堅黨員志愿服務隊,著力解決幫扶村莊技術缺乏、交通困難、安全保障不足等問題,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全國應急管理系統普遍建立了幫扶點,結合各自實際和優勢,加大幫扶力度、加強精準幫扶,派駐到村的扶貧工作隊、幫扶干部、志愿服務隊員撲在扶貧攻堅第一線,與廣大村民共謀發展,為貧困鄉村解決難題、提供支持,確保脫貧。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應急管理部門結合實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全力投入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幫助貧困地區抓好春耕生產,讓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車輪加快轉起來,盡力將疫情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

    應急管理部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黃明提出,要充分發揮應急管理職能作用,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當前,作為脫貧攻堅的見證者、參與者、創造者,廣大應急人勇于擔當作為,以扎實的本職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努力以優異成績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歷史重任中,交出滿意答卷。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