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青年優勢 以少勝多防風險
——“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創建活動系列報道之三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調研組
這里,青年員工積極走訪邊民,宣傳安全用電知識,參與邊境村屯風貌改造,開辟邊防用電“綠色通道”;這里,青年員工通過送服務、送安全、送技術、送知識等貼心行動,展現年輕風貌;這里,竭力培育創新型青年人才,打造“家文化”品牌,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讓青年在企業安全發展中綻放青春光彩……近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共青團中央調研組來到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崇左供電局(以下簡稱崇左供電局),深入調研該局“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的創建情況。
調研組首先考察了被授予2014年度“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榮譽稱號的崇左供電局系統運行部。該部全員千次操作無差錯,實現了安全生產無事故的安全目標,2017年7月又被授予2015~2016年度“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收獲頗豐。
對標系統運行部,崇左供電局近年來興起了創建“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的熱潮,精益求精的金馬巡維班不甘落后,奮起直追,并于2017年6月創建成功。人員少、設備多,如何管好設備是令金馬巡維班頭痛的問題,通過這些年的探索,該班打了一場漂亮的“以少勝多”攻堅戰。
缺什么補什么以師帶徒促成長
10個人,平均年齡29歲,管轄8座變電站、9000多臺設備、20000多個巡查點,肩負7×24小時不間斷的責任——這些聽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崇左供電局的金馬巡維班卻做到了。
“崇左供電局實現安全運行6700多天。”崇左供電局局長顧濟江說,“金馬變電站經歷了9次擴建、18次技改,主變容量由原來的170兆伏安發展到現在的891.5兆伏安,設備數量增長了4.5倍,人員數量卻減少了一半。”
人才是班組成長的關鍵,金馬巡維班入職不滿3年的班員有5名。該班通過實施青年成長雛鷹、雄鷹、金鷹的“三鷹計劃”,編制《員工年級培訓大綱》,實施分層分級培訓,并開展“師帶徒”“一幫一”活動,引導青年員工扎根基層、立足崗位、歷練成才。
“把老員工辛苦總結的運維‘套路’,編成變電巡維業務管理手冊,傳授給新人。”金馬巡維班副值蘇小華說,“我們結合班組《例行工作設置表》,查找需要執行的工作流程、表單和工作要求,形成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例行工作,細化崗位職責。現在大家對自己干什么、怎么去干、干到什么程度,都很清楚。”
“10個人管理9000多臺設備,每天巡視上千個點,以前全靠記憶,很難發現問題,拿著實操手冊逐一核對,工作量又太大。”金馬巡維班工程師曾智說,“我們采用目標可視化的方式,為8個變電站的20000多個巡查點貼上了醒目標簽,直觀地展現設備正常運行狀態。”
“老員工一般一眼就能看出設備運行是否正常,貼提示標簽主要是為了讓新員工更好掌握設備情況。”金馬巡維班班長樊云鵬表示,“目視化”管理能讓值班員對關鍵信息和部位一目了然,最大限度確保準確率,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金馬巡維班還有一個“虛擬老師”——大數據。在變電運行專業里,傳統的運行模式只是做簡單的數據收集,不做整理。金馬巡維班干脆玩起了大數據,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庫,用數據分析設備運行狀態,開展設備狀態評價和差異化設備運維。
“有了大數據,一看就知道設備運行情況,就好像有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時刻在身邊。”員工李旸說。
目前,金馬巡維班已明確了影響主設備運行的六大類27項關鍵設備運行數據,形成了SF6壓力曲線對比圖、溫度異常對比圖、開關跳閘記錄表等14個數據對比表,從而輸出23項運行專業的關注措施,30項檢修專業的維護措施。
巧用小物件嚴控安全風險
佩戴好安全帽,仔細閱讀進站安全須知后,調研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設備區調研,地上一排排整齊排列的黃色“小蘑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這是臨時伸縮圍欄桿,變電站有時會對母線電壓互感器進行停電試驗,需要對停電間隔布置臨時安全措施。以前停電,往往需要搬運大量的圍欄墩、圍欄桿,沒有力氣,還不一定能干得了。”崇左供電局黨建工作部副主任蔣欣說,現在1個人就能完成。上次進行停電試驗,就是金馬巡維班副班長葉倩自己搬運安全圍欄網進行布置的,僅用時5分鐘。
“使用臨時伸縮圍欄桿后,比以往節省了時間、人力和物力,大大減輕了值班員的工作負擔,這個發明還被推廣到其他變電站使用。”葉倩說道。
原來,金馬巡維班從驗電器桿的伸縮性原理得到啟發,研制發明了戶外臨時伸縮安全圍欄桿,現在只需要1個人拿上圍欄網即可完成安全措施布置。
像這樣的小發明、小創新還有很多,講解員一一為調研組展示。如在端子箱或機構箱內放上一盒開啟的清涼油,可以有效防止昆蟲和小動物進入箱內,降低二次回路短路風險的同時,保證了箱內干凈;尿不濕則因為吸水性好,成為大家清理設備箱體內部的吸水神器,有效避免了積水蒸發導致二次端子受潮,產生安全隱患……
金馬巡維班多為青年員工,極具創造力和創新精神。該班以馬燕平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引領,除在變電運行專業的技術和問題上進行攻關外,還主動參與繼電保護、檢修和電氣試驗三個專業的技術創新,先后發明26項QC,解決了安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班組發明的臨時伸縮圍欄桿、端子箱基座防潮開孔、端子箱密封膠條改造等在廣西電網得到推廣應用。
“設備主人”有推力化被動為主動
在金馬巡維班管理的8個變電站,看不到生銹的端子箱螺絲,找不到設備支架、垂直連桿、機構箱上的銹蝕斑點,設備運行多年依舊如新,這其中還包括1999年投運的主變壓器、隔離開關等服役近20年的54臺主設備及附件。
“我是設備主人,就要對設備負責”。金馬巡維班將設備管理落實到人,劃分責任田,建立“設備主人”長效機制。在巡視方法上,運用“地毯式”的巡視模式,共發現設備隱患、缺陷296項,運行人員主動整改208項,避免了小問題變成大故障,保障設備一塵不染。
“我們突破傳統計劃管理模式,不再由班長列工作計劃,而改為由各‘設備主人’和業務模塊負責人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提出工作計劃。”樊云鵬笑著說,“站的位置不一樣,想的問題也就不一樣了。解決設備‘管’與員工‘做’的問題,有時候需要轉換身份。”
“以往巡維過程中常發現一些可能存在隱患,卻又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的小問題,只要不引發故障,通常放置在一邊就算了。”葉倩說道,“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主人意識讓大家自覺意識到由于這是自己的家,設備相當于自己的孩子,有一點小毛病都想盡辦法解決。”正是這種主人翁心態,讓大家都落下了吹毛求疵的“毛病”。
此外,崇左供電局以安全文化建設為主要載體,開展“安全文化親情墻”“家屬看電網”等活動,讓家屬融入到安全文化建設中來。金馬巡維班還通過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日一心情、每周一分享、每月一活動,搭建分享互助平臺,打造和諧之家,并成立“金馬志愿者服務隊”,開展“四走進”活動,走進社區開展用電安全檢查,既能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又能取得“練兵”的效果。
調研組成員:李增波、路智勇、黃雄、于躍、吳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