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宣教動態 > 湖北:緊盯高風險水域 “彩虹媽媽”勸阻玩水 電子哨兵實時預警

    湖北:緊盯高風險水域 “彩虹媽媽”勸阻玩水 電子哨兵實時預警

    www.waka8s.com時間:2025/7/31 9:07:50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盛夏時節,英山縣松山鋪村季陵溝的深潭一如往常水草叢生、淤泥幽深。7月26日下午,一群孩子躍入水中嬉戲,絲毫未察覺到腳下的危險。“這里水有七米深,很危險!快上岸!”一位紅衣志愿者舉起竹竿大聲喝止。孩子們怔住了,被及時勸離。

    她叫黃莉,是村里的“彩虹媽媽”之一。每年暑期,她和村里另外4位媽媽志愿者一起上崗——巡視水域、勸阻玩水、接送放學孩子,甚至包下整個暑期的“陪伴值班表”。

    “我們多付出一些,就是為了讓孩子留在安全區。”她說。


    “彩虹媽媽”主動巡查


    “喊破嗓子,不如送進屋子。”這是多位一線應急管理人員和鄉村基層干部反復提到的一句話。要想避免未成年人溺水,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履行好監護責任。然而,由于一些家長看護不到位,再加上未成年人往往缺少安全意識,導致溺水悲劇時有發生。

    據相關部門統計,近年來中小學生溺水事故中,近六成事發時無家長陪伴。這些冰冷的數據背后,是令人揪心的監護“真空”,也是急需填補的家庭責任“缺口”。尤其對留守兒童等重點關愛群體來說,更需要社會力量補位。

    所幸,今年夏天,孩子們身邊多了這么一群人:省婦聯牽頭各市州設立“彩虹行動”省級服務點,深入70余個重點鄉鎮,累計吸納“彩虹行動”志愿者近5000人。她們之中,有的是在家務農的母親,有的是鄉村退休教師,有的是在村電商點幫忙的年輕媳婦。

    英山縣多個鄉鎮均組建了“彩虹媽媽志愿服務隊”,每隊3人至7人不等。她們在孩子們最容易脫離監管的午后與傍晚,出現在溪邊、塘堰、溝渠、小水庫等地巡查值守。

    “每天下午到傍晚,我們都沿著村塘水渠巡查,就怕小孩子亂來。”來自通山縣南林橋鎮的“彩虹媽媽”余彩云說,“我看見孩子光著腳要下水,會問:‘今天媽媽知道你來這里嗎?’不少孩子先是一愣,隨后撒腿就跑。”

    26日下午4點半,宣恩縣椿木營鄉的各個群眾活動中心都喧鬧起來。“誰來說說今天書里最喜歡的內容?”“我喜歡那只小貓,它從井里救出了伙伴!”

    “彩虹行動”志愿者田桂鳳坐在教室角落,笑著記下孩子們的發言。

    “其實我們沒那么多大道理,主要是給他們多一份看護和關心。”她說。椿木營鄉民族中小學的留守兒童占該校學生的三分之一,“彩虹媽媽”們輪流陪他們在“四點半課堂”看書學習,為防溺水“加一把安全鎖”。陪伴是最好的守護,也是悄然構建的“社區型親情防線”。


    天空傳來老師喝止聲


    5.9萬公里——這是湖北江河及主要支流岸線的總長度,加之星羅密布的湖泊、水庫、塘堰、渠網,如此廣袤的水域,靠人力巡查終究是有局限性的。為此,“數字哨兵”正快速上崗。

    午后兩點,太陽正毒。鄂州梁子湖畔的蘆葦輕搖,湖面波光瀲滟。幾個十二三歲的男孩背著書包,穿著拖鞋,悄悄從一處老碼頭邊的土路鉆了出來,嘴里嚷著:“快點,水退了,咱們下去摸魚!”

    剛靠近水邊,湖堤上方一個隱藏在電桿上的小型攝像頭“滴”地一響,自動識別出接近水域的是未成年人。緊接著,擴音器發出警告:“你們已經靠近高風險水域,請立即離開,注意安全!你的行為已被記錄。”

    孩子們一驚,四下張望。下一秒,攝像頭完成拍照識別,系統迅速將信息推送給學生班主任和網格員。

    不到3分鐘,班主任李老師的聲音便通過手機APP,從擴音器中傳來:“許星昊、劉毅是你們嗎?趕緊上來!老師現在正和社區網格員一起往這邊趕!”

    孩子們臉上頓時漲紅,慌忙往岸上退。就這樣,一次高風險行為被及時叫停。

    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3年起,湖北開始在重點水域試點部署AI識別系統與無人機“空中勸導”機制。武漢、十堰、黃岡、鄂州等地的“空地協同系統”已實現:孩子們靠近高風險水域,系統立刻喊話,多環節預警閉環處置。


    愛心托管班上好安全課


    “誰來說說‘六不準’有哪些?”

    教室里,華中師范大學志愿者江昕舉起一張黃色提問卡發問。孩子們紛紛舉手:“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結伴、不在無安全設施的水域游泳……”語速飛快,脫口而出。

    在通城縣,盛夏的蟬鳴依舊高奏,但家長們的焦慮卻少了一分。該縣114個“愛心托管班”遍布城鄉,專為留守、雙職工和困難家庭子女提供全天候陪伴。來自10所高校的373名大學生志愿者接受統一培訓,為4000多名孩子送去暑期守護。

    “我們以安全看護為主,同時兼顧興趣拓展、心理陪伴。”共青團通城縣委副書記黎燦說,第一節課就是防溺水,講解“六不準”,還設計了親子任務、安全打卡等活動,讓安全教育真正“動”起來、“活”起來。

    像這樣的公益托管班,湖北今夏已開辦3811個,服務持續整個暑假,把“孩子去哪兒”的民生難題變成安全放心的幸福答案。

    這些看得見的努力背后,還有一張制度的防護網正在織密。湖北推動將溺水高風險水域納入自然災害風險圖譜,繪制防溺水地圖,責任到人。省應急管理廳聯合17個部門組成暗訪組,直插縣鄉村三級盯點查改。截至目前,已有128個專項組下沉巡查,打通防線“最后一百米”。

    從日常巡護到智能預警,從親情陪伴到共治共管,湖北正把防溺水工作從“補短板”推進到“織密網”——以科技為支撐,制度為保障,愛心為底色,托住孩子們的整個夏天。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