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各部門積極應對短時強降雨
7月3日夜間,天津市大部分地區出現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個別點大暴雨。3日7時至4日7時,全市平均降水量48.3毫米,最大降水量131.3毫米,出現在寶坻區口東鎮,最大小時降水量70.8毫米,出現在薊州區石頭營。氣象部門4日2時30分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6時24分解除。截至目前,中心城區道路積水已排凈、全市封控地道恢復通行,未發生洪澇災害。
劉桂平常務副市長對強降雨防范應對作出指示批示,并多次了解指導薊州、武清、中心城區等降雨較大區域防汛調度工作,指出要嚴格做好地道涵洞封閉區域的安全管理,有序有效疏導交通,妥善安排轉移安置群眾生活。李樹起副市長連夜指揮調度強降雨防御工作,要求各區各部門及時響應,做到預案、人員、物資三個到位,全力排除積水;薊州區要盯緊北部山區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位,防范山體滑坡,提前轉移安置受威脅區域群眾。
市防辦、市應急管理局迅速落實市領導指示精神,雨前,廣泛宣傳發動,對7375名防汛責任人進行降雨預報提醒;向4.8萬名網格員、9700名災害信息員和社會公眾推送降雨預警短信;通過電視電臺以及津云、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發布強降雨安全提示。雨中,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在應急指揮大廳值守,密切關注雨情汛情發展變化,及時啟動“叫應”機制,督促各區政府、防辦負責同志上崗到位,點對點調度降雨較大的武清區、寶坻區、薊州區和市內六區,全力落實防汛排水和山洪地質災害防范措施。
各區各單位各部門連續作戰,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持續指揮調度強降雨防御工作。氣象部門滾動分析、科學研判,第一時間發布預報預警信息。水務部門啟動“一處一預案”,600余名排水人員、347臺套設備駐守23處易積水點位、16座易積水地道,全力開車排水。公安交管加強易積水路橋巡視,及時采取封控措施。城管部門出動257人,調集1960米護欄,做好下沉地道硬隔離工作。住建部門強化2420個建筑工地的巡視檢查,規劃資源部門加強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隱患點位巡查監測。消防總隊出動208人,處理警情6起。電力公司1468名搶修人員、524輛維修車隨時做好故障搶修準備。各區轉移安置群眾1049戶1998人,其中薊州區轉移受山洪地質災害威脅和危陋房屋群眾782戶1564人,武清區、寧河區、和平區、東麗區分別轉移危陋房屋群眾254戶405人、11戶24人、1戶4人、1戶1人。薊州區提前關閉景區農家院,勸返游客13693人。寶坻區、北辰區、河東區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加強低洼易積水點位巡查防守。靜海區預置排水設備254臺套,排查危陋房屋40處。南開區374名排水搶險隊伍,防守在下沉地道等重點部位。紅橋區投入排水設備車輛70余臺,全力搶排積水。
當前,本輪強降雨過程基本結束,下一步市防辦將組織全市防汛部門,始終保持熱備狀態,繼續加強值班值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隨時做好防汛排水準備,確保天津市防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