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寧鄉市新增125名全額事業編制
用于鄉鎮(街道)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崗位
“考上了!”這段日子,湖南省寧鄉市道林鎮應急辦工作人員姜賽天很開心,感覺工作的勁頭都更足了,“這次,道林鎮總共4人考取了全額事業編制,應急辦就占3個!”
今年年初,寧鄉市委召開編制委員會會議,重點研究盤活鄉鎮(街道)人員編制資源,加強基層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此次會議除明確了經開區、高新區必須按政策配備10名應急管理人員外,還鼓勵全市差額(自籌)事業編制人員積極考取應急執法資格證,并從取得應急執法資格證的差額(自籌)事業編制人員中,選調部分人員轉為全額事業編制人員,專項用于充實應急執法力量。
此次寧鄉市委對29個鄉鎮(街道)按照安全生產任務分類配備3、5、7名綜合行政執法人員,明確了149個應急管理編制;在全市大編制內新拿出125名全額事業編制,在全市所有差額事業編干部中遴選,現已全部到崗到位。
如履薄冰
為何如此大手筆?
“還是由于監管體量大,難度更大!”寧鄉市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坦言。
寧鄉市在長沙地區市場主體增長最快,經濟增速最快,有2個國家級園區,29個鄉鎮(街道),人口145萬,人流、車流、物流交織,安全生產監管壓力大。危化品生產經營單位167家,重大危險源28個,煙花爆竹生產企業25家,非煤礦山14家,工貿企業1093家,在建項目工地118個,重點消防監管場所1690個,僅過境貨運車輛,全市一天就有5000余臺……安全風險無處不在。
“再加上我們的基層應急隊伍青黃不接,來源不足,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執法力量缺口非常大。”寧鄉市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安全生產工作如履薄冰,絲毫不敢懈怠。
凝聚共識
應急人就是“守夜人”,守護一方平安是一份政治責任!松懈不得、含糊不得、怠慢不得——這已經成為寧鄉市委市政府狠抓安全生產工作的共識。
“安全生產搞不好,就不要占著位子!”寧鄉市委主要負責人開會講的最多的是安全生產。他始終強調,安全生產是各個鄉鎮(街道)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現。
“管行業必須管安全,各位副市長在安全生產分管領域掉鏈子的一律不能評優秀!”寧鄉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自今年5月份到任以來,對未解決的安全生產問題一律不放過。
2021年打好“翻身仗”。通過“三年行動攻堅”“十大行業專項整治”以及安全生產“百日大會戰”,寧鄉市采取了鐵腕手段治安。據統計,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執法檢查47382次,立案處罰8185起,罰款1970.62萬元,停產停業216家,關閉取締生產經營單位68家。對于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力、安全問題突出、事故多發的部門和相關責任人員,市領導已約談鄉鎮(街道)24個,約談人員35人次——在寧鄉,因安全生產工作“紅臉出汗”已成為常態。
今年寧鄉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四聯五到位”“安全大走訪”工作機制,全市29個鄉鎮(街道)分成240個網格,按照鄉鎮主導、部門參與、黨員到位、下沉農戶的模式,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安全講座、知識搶答、觀看警示片等方法,全市召開安全宣講屋場會35400余場次。制作安全公益宣傳片,《一個都不能少》《你戴起來真好看》面向群眾廣泛播放,全民安全意識得到有效提升。
綜合提升
隨著此次125名新增全額事業編制的到崗到位,寧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力量得到全面提升。
與此同時,全市29個鄉鎮(街道)基層應急能力驗收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寧鄉市政府投入300余萬元對通過省市驗收的鄉鎮(街道)進行獎勵。同時,各鄉鎮(街道)根據自身實際,分別投入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開展基層能力建設。特別是城郊街道、大屯營鎮全力打造省市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示范點,擬投入500萬元,撬動原農廣校80余畝地,用于建設寧鄉市應急救援基地,現已完成交接手續和建設可行性論證,計劃打造成長株潭地區一級救援基地……
夯實基礎
近年來,寧鄉市委市政府還接連投入1.76億元,對全市交通安全設施、標志標牌、標線進行建設,對農村臨水臨崖等危險路段進行安防建設;投入2840余萬元對6條主干道交通安全設施、安全信號系統升級;投入600萬元建立金洲中心消防救援站、南太湖消防救援站、灰湯小型消防救援站、黃材小型消防救援站,與經開區藍月谷消防救援站、金洲消防訓練基地以及市消防救援大隊,形成區域聯動;投入50余萬元在老舊小區、高層小區、重點場所建立500余個微型消防站;撥付50萬元支持240個村志愿消防隊開展日常消防服務工作;投入1500萬元建設應急云喇叭系統;投入475萬元與安全生產專業機構和開展服務合作,效果突顯……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想,是第一位的;人,是最關鍵的!
下一步,寧鄉市還將完善機制,發揮執法力量作用,強弱項、補短板,力固根基、推動發展,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