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盯緊看牢河心島,嚴防有群眾被洪水圍困
近日,四川省防指對河心洲島安全度汛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迅速完成河心洲島情況核實摸排、洪水風險分析評估、防汛預案編制完善、安全避險場所建設、物資力量配備等工作。在前期核實摸排基礎上,各地實施一島一策構建“應急鏈”,確保河心洲島安全度汛。
一島一策,把責任壓實到最小單元
河心洲島是防汛重點關注部位。由于河心洲島位于江河中間且一些洲島防洪設計標準較低,遇上暴雨洪水、上游來水導致河道水位迅速抬升,容易造成島上人員被困和撤離不及時等情況。
丁字島位于樂山市夾江縣木城鎮蘭壩社區,面積2.64平方公里,地處青衣江流域,四面環水,島上居住285戶702人。去年“8·18”特大暴雨洪災中,2公里江堤護岸被毀,島上被淹沒區域達1.9平方公里,1000余畝土地受災,島民全部安全轉移。
“吸取以往經驗教訓,我們對摸排出的有人員居住的河心洲島全部按照旅居人數等分門別類造冊,實行一島一策,分別要求各地監測不斷、隱患摸排不停,積極做好防汛物資和救援力量前置、防汛減災知識宣傳和避險演練等工作……”四川省防辦相關負責人說。
由于河心洲島位置、面積、所處河流等均不相同,要確保島上群眾安全度汛,更需要根據各個江心島的實際情況,分類施策、精準防汛。各地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不僅逐一明確行政責任人、巡查責任人、避險責任人,把防汛救災責任壓實到最小工作單元,還強化風險評估,加強短臨監測預報,及時向河心洲島居民“點對點”發布預警,提前做好受威脅區域人員轉移避險。
水沖壩是位于遂寧市射洪市金華鎮黑水浩村的一處河心洲島,壩上常住人口395人,歷史上發生過1981年“7·14”、2018年“7·11”、2020年“8·16”等特大洪水災害,造成慘重損失。進入汛期,鎮村兩級將搶險隊伍、鎮消防隊組成防洪搶險隊伍,做到令行禁止,行動迅速。黑水浩村加強對汛期救生臺、轉移路線道路指示標識的巡查和維護,精準摸排島上在家人員名單,動態化管理在島人員。村“兩委”還利用廣播、QQ、微信等方式,廣泛宣傳防汛抗洪、避災、救生等防汛安全知識,時刻做好水情、雨情接收和發布。
宜賓、遂寧、廣元、成都等河心洲島較多的市(州),也紛紛超前采取行動,對河心洲島周圍河流、水庫、淤地壩、地質災害點、危房、危路等各類類隱患類別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面查找安全隱患及存在風險點,對發現問題進行匯總,及時研判提出整改措施,切實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盲區。
開展應急演練,確保不漏一人
“在汛期我們時刻注意上級發布的水情、雨情信息,并科學完善預案。當涪江流量為5000-8000m3/s時,黑水浩村‘兩委’組織人員加強島內巡查;當涪江流量為8001-9999m3/s時,金華鎮防汛指揮部副指揮長及成員到水沖壩河心洲島現場,指導、督促做好群眾出島各項準備工作,村‘兩委’干部通知在家群眾做好撤離出島準備工作,村搶險隊伍做好臨戰準備。當涪江流量達到10000m3/s時,預案啟動,全員全力搶險,按照應急預案組織在家人員就近、就快撤離轉移到避災安置點。”射洪市防辦相關負責人說。
同射洪市金華鎮一樣,各地河心洲島都進一步完善了預案,并圍繞預案進行針對性演練,切實提升群眾防汛避險自救互救能力。射洪市瞿河鎮完善應急預案后,組建防汛應急隊伍5支,應急隊員300余人,開展了防汛應急演練。宜賓市有河心洲島30余個,有1萬余戶3.2萬余人,對此在重點易涉險區域強化了24支救援力量,并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前置防汛救援物資。
“沙河村河心洲島2.79平方公里,總共有居民401戶1200余人,盡管人員要全部組織起來很難,我們還是組織開展‘不漏一員’的避險演練。”眉山市青神縣青竹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演練設定水漫洲島,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后,廣播、敲鑼、喊話、微信群預警……各類“土方子”、新辦法齊上陣,第一時間通知到戶到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全部人員緊急撤離。
建設避險設施,提升江心島防洪能力
筑牢“堤防”是關鍵。今年2月,樂山青衣江夾江縣南安護岸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動工,恢復重建堤防585米,加高加固堤防3415米,新建防汛搶險通道1945米。“島上還建有救生高臺,為群眾提供緊急避險場所。我們還確定了河心洲島在內的12個重要防洪斷面,通過水位觀測設施、高清攝像頭、無線預警廣播等技術手段,密切監視江河水位變化,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一旦有險情,會立即組織群眾轉移避險。”樂山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樂山市河心洲島共有25個,其中20個有人居住,涉及人口1.7萬余人。“我們按照‘一島一策’規劃,受洪水威脅最大的3個江心島實施了整體搬遷,其余則通過堤防護岸、救生高臺、疏散轉移通道、救援碼頭等避災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江心島防洪能力。”樂山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另外,預警期內四川各地也將加強沿江沿河巡查管控,尤其做好對暑期增多的河邊游玩人員、游釣人員監管,對于無人居住的河心洲島一律嚴禁人員上島。
(鮮圣、朱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