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火焰藍丨負重數十斤日巡兩萬步,保遵義會議會址無火災
遵義會議會址。人民視覺資料圖
貴州遵義是我國有名的“紅色之城”,1935年,中共中央在此地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如今,會議會址仍保存完好,是十分寶貴的“紅色財富”。1970年成立的遵義紅花崗區會址消防救援站,承擔著保護會址的重要任務。消防站建立后立即組建了“紅旗巡邏隊”,負責會址及周邊建筑群的防火巡查工作,52年來雷打不動,每日三巡。會址消防站指導員楊振告訴澎湃新聞,“截至目前紅旗巡邏隊累計步行里程約有40萬里,相當于重走了十余次紅軍長征路。”
這份付出沒有白費,遵義會議會址及周邊建筑群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從未發生過火災。
會址消防站內的浮雕墻,描繪了幾十年來消防員們的工作 。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圖
會址消防站二班副班長安峻男正是紅旗巡邏隊的一員,他深知這份付出背后承載了多少汗水。巡查隊伍中,有隊員身上需要裝配用來滅火的細水霧和小型滅火器、用來檢查消防栓的扳手和水壓壓力表等一系列裝備,“細水霧就要接近50多斤,所有都算上負重要60多斤。”安峻男告訴澎湃新聞,隊員要對會址紀念館,紅花崗大劇院,紅軍山等重要場所開展防火巡查,沿途中,還會抽查一些小商戶,及時指出他們存在的消防隱患,“一次巡查下來大概是8000步,一天三次至少是要兩萬多步。”會址內及周邊建筑群的每一個滅火器、每一個消防栓、每一個隱患點,紅旗巡邏隊都牢記心中。會址紀念館的一位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在日常的火災防控方面,會址景區的防滅火工作確實存在道路狹窄、旅客眾多和點多面廣等等實際困難,“紅旗巡邏隊的常態化巡邏檢查對我們的幫助很大。”該負責人還介紹,會址消防站每周都會給會址內微型消防站的人員進行培訓,提升了微型消防站的應急處置水平。
紅旗巡邏隊會隨機抽查轄區內的小型商鋪,檢查消防隱患。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圖
事實上,會址消防站的職責不光是守護遵義會議會址,轄區范圍內還包括28個老舊小區,社區住戶普遍偏老齡化,許多老人行動不方便,不少大事小情也經常要靠會址消防站的消防員們處理解決。“一般都是抓蛇、清除馬蜂窩、換燈泡、取鑰匙、送藥等等的事情。”楊振告訴澎湃新聞,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因為這些“小事”出警超過13000次。為了提高居民們的安全意識,會址消防站消防員也定期到社區開展防火知識入戶宣傳,特別針對老年群眾普及消防安全知識。
紅旗巡邏隊的隊員們在檢查會址內消防栓。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圖
“我們居民都管他們叫‘娘家人’”,紅花崗區紀念館社區工作者張永萍向澎湃新聞介紹稱,有會址消防站消防員們的保護,一直以來都感到十分安心。“就拿我們社區來說,社區的街坊鄰居經常說,他們在有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打119,找會址消防隊”。澎湃新聞了解到,會址消防站建立以來,先后榮記集體三等功4次,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等各級表彰370余次。2021年會址消防站還榮獲首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集體”這一重大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