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急管理報]創造性開展工作 筑牢安全防護網 電視專題片《生命重于泰山》引發熱烈反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近日,電視專題片《生命重于泰山》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以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著力消除痛點、堵住漏洞,加快構筑立體化、全方位安全預防控制體系。
創新工作手段
近年來,河南省蘭考縣經濟快速發展,城市規模逐步擴大,企業不斷增多,隱患點多面廣,各類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守牢安全生產底線,要盯緊關鍵人、管住關鍵點、抓好關鍵事。”蘭考縣縣長丁向東表示,近年來該縣將安全生產納入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議固定議題,每次會議聽取1個鄉鎮和1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匯報,著力壓緊壓實黨政領導責任。“下一步,我們要完善‘一月一督導、一月一排序、一月一例會、一會一案例、一會一表態、一會一曝光’制度,讓落后單位‘一把手’‘紅紅臉、出出汗’,健全‘部署、落實、檢查、整改、驗收’的責任架構,層層傳導壓力、逐級落實責任。”丁向東說。
“企業主體責任難落實甚至不落實,是影響安全生產的難點痛點。抓好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也就抓住了防控事故的‘牛鼻子’。”國家礦山安監局內蒙古局監察員王飛說,內蒙古局推動煤礦上級公司向所屬正常生產建設的煤礦派駐安全包保工作組,有力促進了企業主體責任落到實處。“我們將緊緊盯住重點領域、重要環節、重大災害不放松,著眼于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創新手段,充分發揮監察效能。”王飛說。
“《生命重于泰山》電視專題片深刻闡釋了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我看完后很受觸動,一定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福建省華安縣水利局局長楊明火表示,該局將建立健全水利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清單,深入分析水利行業安全生產共性問題和突出隱患,進一步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我們要緊緊圍繞水利安全生產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切實肩負起水利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楊明火說。
填補監管漏洞
伴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等不斷涌現,安全監管“想不到”“管不到”等問題亟待解決。
河南鄭州是特大城市,常住人口超過1260萬。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鄭州市消防安全仍將面臨“城市發展速度快、遺留問題多和不確定因素多”的整體形勢,特別是一些月子會所(中心)、校外培訓機構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密室逃脫、劇本殺場所等沒有明確的行業監管部門,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位置、防火間距、防火分隔、火災撲救等沒有具體標準。“消防安全治理是一門綜合學科,只有不斷調研、反思問題、補齊短板,才能打牢火災防控根基。”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劉凱說,支隊將圍繞“破解突出難題,抓好火災風險防范”,提請政府協調相關部門聯合制訂消防安全標準,著力填補新產業、新業態監管空白。
廣東深圳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材料層出不窮。例如,隨著動力電池的廣泛應用,近年電動自行車火災高發且不易撲救,成為新的火災風險點。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與相關機構聯合成立火災實驗室,研究致災機理和高效滅火劑,為有效處置特殊火災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撐。“下一步,我們將運用創新理念抓好安全風險防范,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為深圳‘雙區’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曹剛說。
“安全生產是‘1’,沒有這個‘1’,后面有多少個‘0’都沒用。”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安監部經理王冠表示,觀看《生命重于泰山》電視專題片后,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責任。他表示,公司將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推動安全生產從企業安全員的事轉變為人人負責的事;每一次安全檢查都要有結果,將隱患當成事故來對待。同時,針對“人的不安全行為”,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教育,并通過正向激勵手段,引導其變“要我安全”為主動防范。
強化科技興安
為確保轄區煤礦安全,陜西省麟游縣近年來強化科技興安,推動年均完成相關科技攻關項目17項以上,年均安全投入5000萬元左右,煤礦企業一般事故發生率持續下降。“《生命重于泰山》是一部教科書,更是一部警示片。”麟游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彭磊表示,該縣將加快推進煤礦標準化、智能化、機械化建設,繼續多渠道組織開展科技攻關,督促黨政領導把更多精力放在科技興安上,不斷提升煤礦本質安全水平。
“我們會深化‘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認識,營造從嚴管理、全員負責的良好氛圍。”中國石油哈爾濱石化分公司總經理李秀偉說,近年來,該公司依靠科技手段,強化以“三率三報警兩聯鎖一巡檢一監控”為核心的異常管理,實現操作平穩率100%、主要裝置損工時數為零。“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推行無作業日、集中動火日制度,對危險作業實行三級審核,與各類承包商聯合共建大安全監督格局。”李秀偉說。
在山東聊城,當前重點項目全面開工。面對復雜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聊城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白立新表示,該局將堅持“一失萬無”的底線思維,抓好抓實責任落實、隱患整治、執法監管、教育培訓、舉報獎勵、責任追究、重點監管、績效考核工作,努力推進應急資源系統化、應急指揮信息化、應急準備常態化,全面實施“本質安全提升”工程、“執法規范提升”工程、“安全素養提升”工程,確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