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安全生產曝光臺]國務院安委會督導檢查組暗訪黑龍江:餐飲店找不到燃氣報警器

    [安全生產曝光臺]國務院安委會督導檢查組暗訪黑龍江:餐飲店找不到燃氣報警器

    www.waka8s.com時間:2022/4/1 8:25:53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在位于中山路的一家全聚德烤鴨店內,督導組專家發現燃氣報警終端設置在廚房很難被看見的一個角落。“如果燃氣泄漏了,報警了,但報警器沒被看見,報警器的作用就沒了。”

    天然氣本身無色無味,泄漏時為易于被人們發現,需要加臭。但京燃鶴崗燃氣有限責任公司不僅沒有檢驗出廠燃氣成分,加臭劑濃度也沒有檢測。

    “燃氣行業主管部門力量薄弱”“燃氣行業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在督導組反饋給黑龍江省的《綜合督查問題清單》中,向省級監管部門反饋的三條意見中有兩條事關燃氣安全。


    督導組在京燃鶴崗燃氣有限責任公司檢查現場。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圖)


    企業拿出的一摞現場檢查記錄表,寫著滿滿的“正常”,但魔鬼在細節里。

    檢查記錄表屬于黑龍江省鶴崗市檢順礦業有限公司七馬架大理巖礦,該公司承載著工人和作業設備的作業平臺寬度僅為5米,比規范規定的9米窄了近一半——作業平臺寬度不夠,很容易發生人員、設備跌落事故。

    這是國務院安委會督導檢查組發現的隱患之一。2022年春節前至3月底,十六個督導檢查組奔赴全國,對煤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城鎮燃氣等高危行業領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


    3月5日,督導組隨機抽查雙鴨山一家煤礦。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圖)


    3月2日至11日,南方周末記者跟隨第十六督導檢查組赴黑龍江雙鴨山、鶴崗、哈爾濱三地,共抽查了29家企業單位,發現問題隱患182條,2家燃氣企業被責令停止生產,5處煤礦被停止8個采掘工作面作業。

    “督導組和地方政府及有關企業交流時,大家說多少年沒有出過安全事故了,但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了不少隱患,說明存在著麻痹的思想,個別企業安全思想松懈。”督導組組長、國家礦山安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德昶在黑龍江省反饋意見會上直截了當地說。


    餐飲商戶:找不到燃氣報警探頭


    全國平均兩個人就有一人使用燃氣,城鎮燃氣的使用普及率更已達到97.87%。近年來燃氣爆炸事故頻發,2021年湖北十堰“6·13”燃氣爆炸事故致26人遇難,138人受傷,燃氣成為本次督導檢查的重點。

    2022年1月,國務院安委會發布的《全國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中提到,嚴厲整治不按規定安裝燃氣泄漏報警器等問題,對大型商業綜合體、餐飲經營場所、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聯合執法檢查。

    3月10日上午,督導組隨機在哈爾濱市區選擇了兩家餐飲店,結果均存在燃氣報警終端設置不合理、放散管設置不符合規范要求等情況。

    根據規定,燃氣報警終端應當設置在24小時有人值守的房間。但在黃河路的六泰居飯店,燃氣報警終端顯示店內有三個燃氣探頭,店鋪經理指出了前兩個,在廚房來回踱步,始終沒能找到第三個。督導組返回駐地半個多小時后,店鋪經理才發來了第三個燃氣探頭的位置照片。

    在位于中山路的一家全聚德烤鴨店內,督導組專家發現燃氣報警終端設置在廚房很難被看見的一個角落。“如果燃氣泄漏了,報警了,但報警器沒被看見,報警器的作用就沒了。”督導組專家、原中燃協安全委副秘書長、安全委專家邢加選表示。燃氣報警器的壽命通常在3-5年,需要每年定期對其進行檢驗。該店鋪借口“店長不在,報告被店長帶走”等原因,遲遲拿不出可燃氣體報警器檢驗報告。

    本次督導中發現,雙鴨山市使用管道燃氣餐飲企業共有648家,僅112家安裝報警器與緊急切斷裝置,占比17.3%。使用瓶裝氣餐飲企業4310家,僅1787家安裝報警器,占比41%。


    燃氣公司:拿不出燃氣檢驗報告


    天然氣易燃易爆,燃氣公司購買和出廠的燃氣都需要有檢測報告,需要標注成分、熱值、有無有毒有害氣體。“只有知道其中含有什么,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邢加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假如出了事故,首先查燃氣的檢驗報告,然后看燃氣和爐具的適配性合不合適。”

    3月7日,督導組來到京燃鶴崗燃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鶴崗燃氣”)位于鶴崗南郊的廠區,廠區內有燃氣儲氣柜1座、LNG(液化天然氣)低溫儲罐2座,供應居民燃氣用戶6.76萬戶,工商餐飲燃氣用戶1162戶。


    京燃鶴崗廠區。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圖)


    鶴崗燃氣先購買從煤礦開采的煤層氣,但因為煤層氣熱值低,無法直接供給用戶,因此再購買一部分LNG,二者混配后出廠輸送用戶。

    對于購買的兩種氣體的檢驗報告,企業最終未能出示。出廠的燃氣,該企業負責人自稱按時抽樣檢測,也拿不出檢驗報告。督導組發現,混配之后的燃氣,企業并沒有做相應檢測,“我們覺得,買來的兩種都是合格的,放在一起應該也沒問題。”鶴崗燃氣負責人回答。

    天然氣本身無色無味,泄漏時為易于被人們發現,需要加臭。但該企業不僅沒有檢驗出廠燃氣成分,加臭劑濃度也沒有檢測。

    常采用的加臭劑是四氫噻吩。邢加選介紹,國標對此有兩個標準,一是不能低于每立方米20毫克;二是在供應末端,每立方米四氫噻吩不能低于8毫克。如果加少了,一旦泄漏,用戶容易聞不到味道。

    不只是加臭劑濃度,用戶灶前壓力,該企業也沒有檢測。用戶灶前壓力事關人身安全,太低,打不著火;過高則容易導致燃氣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嚴重可致窒息。

    “燃氣行業主管部門力量薄弱”“燃氣行業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在督導組反饋給黑龍江省的《綜合督查問題清單》中,向省級監管部門反饋的三條意見中有兩條事關燃氣安全。


    化工廠:旗幟當風向標


    在危化品企業,事故一旦發生,從小小的風向標到空氣呼吸器,都是協助員工脫離危險的應急設備,但有的企業并沒有重視這些細節。

    時至驚蟄,萬物復蘇,雙鴨山安邦河畔,雪花仍翩翩飛舞。黑龍江建龍化工有限公司廠區內,前夜的落雪被清掃成小山包,堆在路旁。

    “你們的風向標呢?”督導組成員、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波問。他指向公司的辦公樓和廠區頂,那里只有幾面旗幟,“你們就用這個做風向標?”企業相關負責人點頭應然。

    在風壓作用下,小小的風向標箭頭始終指向風的來向,關鍵時刻可以救命。建龍化工是一家危險化學品企業,擁有四座裝置焦爐,主要產品有冶金焦、粗苯、焦油、硫銨、煤氣等。有毒氣體一旦泄漏,根據風向標,在場工作人員可以迅速撤離至上風向。

    風向標設置不合理、不規范問題在此次督導檢查中頻現。在雙鴨山市寶清縣興達液化氣有限責任公司廠區外,風向標可以很明顯看到,但進入廠區內部時,風向標卻“不見了”。

    在鶴崗燃氣廠區,現場檢查臨近結束時,督導組成員觀察到應急救援物資存儲柜內沒有空氣呼吸器,企業工作人員趕緊從倉庫中找出一臺空氣呼吸器,但依照規定,應當至少配備兩臺。

    隨后,督導組成員要求工作人員演示空氣呼吸器的穿戴,手忙腳亂中,兩名工作人員甚至穿反了。在督導組成員的指導下,用時五分鐘才將空氣呼吸器穿戴好。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黃金應急時間以秒計算,耗時五分鐘才穿戴好空氣呼吸器,后果不堪設想。


    2022年3月5日,督導組在雙鴨山市隨機抽選一家煤礦進行檢查。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圖)


    安全制度“驢頭不對馬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到人,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等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并對本單位安全生產負有建立健全并落實本單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等七條職責。

    但在督導組反饋給黑龍江省的《綜合督查問題清單》中,“制度內容缺失”的字眼頻現。“制度要建立、健全,但在實際中,往往是建立了但沒有健全,更談不上落實。”楊波指出。


    3月7日,督導組檢查中海油華鶴公司。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圖)


    3月8日,在鶴崗市石油液化氣公司,督導組發現,這家企業同時存在多個安全隱患:防爆區域使用非防爆電器、罐區安全設施不到位……

    在液化氣鋼瓶充裝間內,排風機按鈕設置在了屋子內部,緊靠排放扇,距離門口很遠。楊波認為這個按鈕位置不符合規范要求,事故排風機應分別在室內及靠近門的外墻上設置電氣開關,而且按鈕應單獨安裝在便于操作的位置,且應有醒目的特殊標志的要求,“如果屋內發生氣體泄漏,員工還需要開門走到屋子最里面打開排風機,這合理嗎?”

    不僅有諸多安全隱患,該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也不健全,未按照相關要求編制站長、安全管理人員、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職責,亦未制定相關考核細則。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同樣存在缺失問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缺少組織與參加人員,檢查內容、頻次,隱患分級、治理、上報等內容。安全培訓管理制度缺少培訓計劃、內容、考核、評估等內容。

    特殊作業管理制度更是“驢頭不對馬嘴”,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符。相關負責人并未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最終,該企業共被查出13條問題,責令停產整頓。

    制度文件“驢頭不對馬嘴”的一幕還出現在了哈爾濱的一處建筑工地上。在黑龍江建工集團在建的國貿大廈建筑工地,《動火管理制度》居然是燃氣行業相關內容,建筑工地為何會與燃氣相關?企業負責人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極有可能是從網上隨便下載了一個管理制度就直接拿來用了。”邢加選認為。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