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中國應急管理報]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深圳這么做!

    [中國應急管理報]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深圳這么做!

    www.waka8s.com時間:2022/3/4 8:32:24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廣東省深圳市作為超大型城市,發展進程快、人口增長迅速、內部結構復雜,安全發展面臨很大挑戰。

    近年來,深圳在抓安全生產工作上主動探索、大膽創新,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聚焦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范、出租屋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安全監管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整改,形成了事故專項復盤調查機制等一批好的經驗做法,推動安全治理“治已病、防未病”,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主動仗,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精準發力 智能防范

    打造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護網”


    深圳市堅持源頭把控、標本兼治、精準發力,從強化立法保障、健全監管體系,制定標準規范、強化源頭治理,統籌聯防聯治、深化綜合治理,聚焦科技賦能、提升智能防范能力,豐富宣傳手段、強化警示教育等方面,積極組織開展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范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電動自行車火災風險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因便捷、經濟、環保等特點,成為居民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深圳市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350萬輛,入戶充電、“飛線”充電等危險充電行為屢禁不止,電動自行車火災時有發生。

    深圳市堅持源頭把控、標本兼治、精準發力,從強化立法保障、健全監管體系,制定標準規范、強化源頭治理,統籌聯防聯治、深化綜合治理,聚焦科技賦能、提升智能防范能力,豐富宣傳手段、強化警示教育等方面,積極組織開展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范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電動自行車火災風險。

    自2021年8月1日起,《深圳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正式施行。《規定》對電動自行車質量標準、停放與充電要求等作出規定,明確電動自行車違停、違充等行為由公安機關進行處罰;將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停放場所建設及專項整治納入年度消防工作考核和文明城市創建、平安深圳建設考核內容,壓實監管責任。

    據了解,以前的關于電動自行車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只作了一些原則性、基礎性的規定,造成有關主管部門執法困難。《規定》的出臺,有效滿足了深圳市對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需要。

    南山區南油生活區B區聚集了不少快遞公司、主營外賣的餐飲企業,電動自行車數量比較集中。2021年8月29日,南山區粵海派出所社區民警朱江洪對轄區開展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排查工作,發現一商鋪內有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南山區警方依照《規定》,向商鋪店主楊某開出首張電動自行車違法行政罰單,并責令其立即整改。

    為強化源頭治理,深圳市編制了《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規范》等地方標準,規范停放、充電場所的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探索“政府投建、企業籌建、業主自建”多元化模式,按照“四個一”原則試點推進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建設,從源頭降低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停放、充電等引發火災事故的風險。2021年,深圳市建設集中停放充電場所1.4萬個、充電設施5萬余個。

    該市還組織各區各部門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堅持標本兼治,擰緊責任鏈條。2021年,該市組織力量檢查建筑30余萬棟,清理違規停放、充電電動自行車2萬余輛次,消除涉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5萬余處。

    “中泰小區是個老舊小區,小區內線路老化,電動自行車違規入戶會產生巨大的電氣火災安全隱患。”羅湖區桂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楚文介紹,桂園街道在小區內安裝了監測設備,為小區內的92輛電動自行車安裝電子標簽,運用物聯感知技術識別電動自行車及電池是否入戶,并通過客戶端、小程序及時通知物業管理處。

    深圳市試點建設電動自行車及電池進樓入戶監測系統,以“電子信息芯片+電子圍欄系統”為基礎,通過無線布控、自動識別、遠程控制、視頻聯動等多層面精準分析,實現對電動自行車入樓入戶的預警和阻行,解決電動自行車違規入樓入戶充電難題。

    羅湖區安裝RFID信息標簽試點工作覆蓋2個社區11個住宅小區和城中村。系統自運行以來,已報警2575起,其中80%為電動自行車停放樓道口報警,10%為電動自行車及電池入戶報警,其余10%為電動自行車在樓道行駛觸發報警。

    深圳市還通過出臺《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規范》宣貫意見,制作電動自行車火災案例警示教育片,在多平臺開設消防安全培訓專欄,開展電動自行車“智慧掃碼”消防安全提示及發布倡議書等多種方式,引導使用者規范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行為。


    多措并舉 瞄準痛點

    加強出租屋消防安全綜合治理


    深圳市聚焦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突出問題,從制定規范指引、指導綜合治理,多方協作聯動、開展專項整治,完善網格管理制度、落實消防網格責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預警和應急能力,深入開展城中村電氣火災整治、防范化解突出風險,緊盯“三小”場所、堅決遏制“小火亡人”事故等六方面發力,全力化解出租屋“小火亡人”安全風險

    深圳市1522個城中村居住著近千萬人口,大多數為外來務工人員,流動率高,消防安全意識不強,不掌握火災防范常識和基本的逃生技能。部分城中村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薄弱,樓道堆放可燃物、堵塞疏散通道、占用消防通道、電動自行車違停違充、私拉亂接電線等現象屢禁不止。

    為此,深圳市聚焦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突出問題,從制定規范指引、指導綜合治理,多方協作聯動、開展專項整治,完善網格管理制度、落實消防網格責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預警和應急能力,深入開展城中村電氣火災整治、防范化解突出風險,緊盯“三小”場所、堅決遏制“小火亡人”事故等六方面發力,全力化解出租屋“小火亡人”安全風險。

    深圳市出臺城中村規模化租賃整治改造消防安全指引,從總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規范城中村規模化租賃建筑整治改造工作,強化火災風險源頭管控,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同時,該市健全聯合執法機制,深入開展集中夜查、隱患大排查等行動,定期組織公安、綜合執法、出租屋管理等力量,逐家逐戶實施“敲門”行動,形成工作合力;對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建筑進行掛牌督辦、限時整改,推進城中村消防安全“七個一”“七必須”工作。

    寶安區是深圳市人口最密集、產業最活躍的區域,實際管理人口555萬,其中流動人口達471萬,且絕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寶安區出租屋數量較多,分布范圍較廣,情況復雜多樣,成為消防安全監管的一大難點。對此,深圳市逐棟建筑確定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人,建立居民樓“樓長制”,全面組織開展“消防安全進萬家、三查三清四關”自查自糾活動,有效預防火災事故。

    “最近兩年,樓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日益精細,租戶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丁育吾是寶安區西鄉街道麻布社區華僑新村的一名樓棟長。

    她說,現在每棟樓都配備了門禁系統,每一名新來的租客都要到專屬APP上填報詳細資料,樓棟長、網格員審核通過才可以入住;每天早中晚,樓棟長要進行例行安全巡邏,發現堵塞樓道等消防隱患后,會及時通報給網格員并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深圳市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智慧消防”試點工作,加強燃氣、電氣、煙感、水壓等傳感器監測數據分析,提升火災精準監測預警能力;完善簡易噴淋裝置、干粉吊球式滅火器、疏散逃生設施等,有效提高場所整體抵御火災和人員疏散逃生能力。

    南山區運用智能紅外感知設備,加強“三小”場所人員停留監管。當探測到“三小”場所閣樓夜間非營業時段有人員停留時,設備將對其進行警示、勸離,若現場人員仍未離開,將向轄區監管人員推送人員留宿報警通知。寶安區的智慧安全監管系統,可對“三小”場所違規住人和火災進行監測、預警。當出現煙霧和違規住人情況時,報警器發出警報,系統第一時間用多種方式告知“三小”場所業主、網格員、社區值班人員等,消除8小時外“三小”場所消防安全監管的盲區,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實現智慧防控、智慧管理。

    2021年,深圳市將8個街道、40個社區列為火災高風險區域并掛牌督辦。其中,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是重要整治內容之一。深圳市消安委會、安委會聯合印發《深圳市城中村(鄉村)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2年)》,明確各區及13個行業部門工作職責、11項治理內容,重點排查整治電線未套管、電氣改造、不合格電器及用電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隱患,切實管住電動自行車停放或充電環節火災風險。

    為破解“三小”場所違規住人監管難題,深圳市多措并舉整治“三小”場所,建立健全火災隱患跟蹤和復查回訪機制,每周開展不少于2次夜間錯時檢查行動,嚴查嚴管違規住人及用火用電不規范等突出問題,重拳整治封閉疏散通道等行為,廣泛發動志愿者隊伍開展“十分鐘消防安全培訓”,切實降低“小火亡人”風險。


    全面納管 嚴格執法

    堵住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監管漏洞


    深圳市政府制定《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安全生產納管暫行辦法》,健全安全納管體制機制,壓實監管責任,推動將按規定無需辦理或無法辦理施工許可證的小型建設工程(小散工程)和在公共區域進行的存在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坍塌等特定安全風險的小規模非工程建設類生產作業經營活動(零星作業)全面納管,形成市區合力、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治理體系,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事故壓減成效明顯

    小散工程敲敲打打,零星作業遍布街頭巷尾,不經意間就留下隱患,威脅著千家萬戶的安全。然而,由于缺乏政策依據、納管范圍模糊、職責分工不明、監管力量未有效整合、執法措施不足等問題,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安全監管一直困擾基層。加之從業隊伍、人員魚龍混雜,安全意識淡薄,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事故高發。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深圳市政府制定《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安全生產納管暫行辦法》,健全安全納管體制機制,壓實監管責任,推動將按規定無需辦理或無法辦理施工許可證的小型建設工程(小散工程)和在公共區域進行的存在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坍塌等特定安全風險的小規模非工程建設類生產作業經營活動(零星作業)全面納管,形成市區合力、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治理體系,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事故壓減成效明顯。

    綜合考慮小散工程“規模小、工期短、總量大、點位多”特點,該市建立“安全備案、網格巡查、執法查處、宣培服務”的納管制度,累計委托634個社區工作站、3328家物業服務企業(含取得營業執照的物業服務中心等分公司)開展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安全備案服務;設立3152個備案站點,組織7606名網格巡查人員、9349名物業巡查人員開展日常網格化巡查;委托65家第三方機構開展第三方巡查,并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年均納管小散工程量超11萬項……深圳市明確全面納管原則,對不符合施工許可報建條件、未納入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范圍的建設工程,由區、街道組織納管,堵住小散工程施工安全監管漏洞;明確將小散工程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查處納入街道綜合執法內容,進一步確定小散工程違法違規行為查處的執法主體,實現對建筑施工活動安全生產的全面納管。

    2021年4月22日,龍崗區寶龍街道在對深圳市合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小散工程開展執法檢查時,發現該公司多處用電設備無“當心觸電”安全警示標志;切割機、鉆床等有較大危險因素的設備未設置“當心機械傷人”的警示標志,不符合有關規定。執法人員立即暫停工程作業,并第一時間開展調查取證。根據結果,執法人員對該公司處以2.5萬元罰款,并責令限期改正。

    罰款不是目的,守護安全才是初衷。為及時提升街道辦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增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龍華區住建局邀請建設工程和安全生產方面的專家參與培訓指導,每年開展12場安全生產培訓和1場應急演練活動,實現6個街道全覆蓋。同時,各街道辦組織業主、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從業人員參與培訓。2021年,該區累計發放宣傳技術手冊2萬余冊,組織培訓1.1萬人次。

    此外,深圳市落實責任,強化督查考核,明確區、街道、社區三級屬地管理職責和行業部門職責。各行業主管部門加強督促指導,出臺系列工作指引,建立問責考核及激勵機制,確保工作落實到位。該市配套發布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備案、資質資格、安全生產、日常巡查、核查、執法等系列指引,列出日常巡查、第三方核查、執法等清單,開展清單化巡查、執法,有效提升納管質效。


    吸取教訓 舉一反三

    建事故專項復盤調查機制


    2021年9月以來,深圳市應急管理局立足“從災害事故中汲取教訓”,運用公安系統情報分析思維,建立事故專項復盤調查機制,對易發、多發的典型事故進行分類復盤調查,找準事故原因和存在問題,提升安全防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事故后要深入復盤分析,只有找到問題所在并及時解決,才能避免事故再次發生。”深圳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馬鴻雁介紹,2021年9月以來,該局立足“從災害事故中汲取教訓”,運用公安系統情報分析思維,建立事故專項復盤調查機制,對易發、多發的典型事故進行分類復盤調查,找準事故原因和存在問題,提升安全防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深圳市應急管理局選取本市和全國易發、多發的第三方破壞燃氣管道、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建筑施工觸電和高處墜落、瓶裝液化石油氣使用、道路交通等7類1273起事故,分類開展專項復盤調查。7個專項復盤調查組分別查找相關行業領域監督管理、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等深層次共性問題和事故誘因,共查找出體制機制問題5個、法律法規問題3個、行業監管問題4個、教育培訓問題3個、其他問題17個。

    針對上述深層次問題,深圳市強化系統治理和全鏈條防控,提出42條建議,要求涉及的行業監管部門強化履職盡責,提高源頭防范、事前監管、事發處置效能。同時,推動市、區、街道、社區各層級扣緊責任鏈條,統籌發揮編制、司法、財政、執法部門和企業、協會、物業管理等機構作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治理格局,提升安全生產綜合治理能力。

    龍崗區通過復盤2017年以來的事故,梳理出5大類29個問題,分析研判安全生產形勢,按照“先治標再治本、標本兼治”原則,建立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龍崗區圍繞20個行業領域開展2021年安全生產百日整治攻堅行動,重點整治城中村、建筑行業、燃氣和小散工程等領域安全,全面扭轉安全生產被動態勢,2021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和有較大社會影響事故,未出現人員傷亡。

    龍華區以事故為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全面開展各類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力攻堅301項重點任務。該區率先在全市試點實施道路交叉口雙停止線,在29個繁忙路口設置危險區警示帶和智慧斑馬線;開辟醫療救護綠色通道,“警車、救護車、救援車”三車齊發,使19名交通危重傷員得到及時救治。圍繞全區高處墜落、燃氣等事故多發易發領域,該區建立“統一行動指揮、統一行動依據、統一派單作業、統一處置標準”整治模式,2021年高處墜落事故亡人數下降42.86%、燃氣事故傷人數下降66.67%。

    自專項復盤調查機制建立以來,深圳市生產安全事故得到有效壓減,第三方破壞燃氣管道、建筑施工觸電、有限空間作業中毒窒息等傷亡事故大幅下降。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