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中國應急管理報]讓數據多跑路、基層少跑腿,數字賦能安全監管,這里有答案!

    [中國應急管理報]讓數據多跑路、基層少跑腿,數字賦能安全監管,這里有答案!

    www.waka8s.com時間:2022/2/28 21:58:43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廣東省深圳市共有12余萬家工貿企業,涉及面廣、行業分散、規模差異大,安全監管難度大。為此,深圳市依托全市應急管理大數據庫和監管執法平臺,通過科技信息化手段和數字賦能,建設工貿企業網格監管、安全畫像、執法監察、有限空間作業監管等信息系統,有效破除信息壁壘,打通監管“堵點”,實現了工貿行業監管數據互通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監管、執法、預警更加精細、更加精準、更加智能,實現讓數據多跑路、基層少跑腿,工貿行業安全監管水平全面提升。


    全面實施工貿行業網格化監管


    在廣東省首創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模式和建立網格化監管體制機制,并依托安全網格化監管系統,將全市12余萬家工貿企業與全市890個安全網格2000余名網格員進行綁定


    一張“網”可以包羅轄區萬象,覆蓋百姓民生;眾多“格”可以推動責任下沉,消除管理盲區。網格員作為現代城市管理與服務的新角色,在城市治理中承擔著重要任務,也是深圳工貿行業安全監管的中堅力量。

    深圳在廣東省首創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模式和建立網格化監管體制機制,綜合考慮歷史沿革、地理位置、管轄面積、企業數量、監管任務等因素,在市、區統籌下,在每個街道實施網格化管理,將全市12余萬家工貿企業與全市890個安全網格2000余名網格員進行綁定,做到“企業落格、責任到人”,實現每個網格2名至3名網格員與180家企業的監管責任綁定。

    依托綜合網格化監管系統,網格員利用統一的監管移動終端,可開展企業基礎信息采集、分級分類監管、網格化安全巡查、企業隱患整改、網格員監督考核等信息化管理,實現重大隱患和違法行為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執法查處,構建起“全覆蓋、全鏈條、無縫隙”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體系。

    “三溪社區是葵涌的一個比較大的社區,工貿企業多,流動人口多。”大鵬新區葵涌街道辦事處網格中心副主任王細妹介紹,為做好轄區工貿企業安全監管工作,三溪社區探索建立了“8+N”模式,即將社區31個網格劃分為8個片區,由1名社區“兩委”成員牽頭負責,配備1名整治隊員和4名網格員,將掛點干部、社區民警、居民小組長、志愿者等多種力量整合進片區,形成“隱患整治+服務群眾”閉環模式。

    這是葵涌街道推動工貿行業網格化精細化治理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葵涌街道辦事處堅持科技賦能,依托綜合網格化監管系統,通過分撥流程痕跡化、安全監管層級化,第一時間將隱患問題反饋至街道應急辦等有關部門,實現工貿行業有人管、能管好。

    光明區以網格化為基礎、信息化為支撐,搭建全覆蓋服務管理平臺,充分發揮網格員排查發現工貿企業及各類安全隱患的積極作用。網格員可依托擁有55.3萬名群眾的平安微信群獲取信息,深入工貿企業、出租屋、建筑工地等重點區域開展網格巡查,完善“巡辦分離”“巡辦結合”的事件處置機制。

    當好一根針,引好千條線。截至目前,深圳安全網格化監管系統已推廣覆蓋住建、交通等行業領域60.7萬家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其中工貿企業12.3萬家。


    探索依托企業畫像實施分類分級監管


    探索建設工貿企業畫像系統,通過企業數據歸集、模型分析、數據處理等手段,綜合實時展現企業基礎信息、風險隱患數據、行政執法和事故情況等多維度信息,并綜合企業安全風險等級、政府監管記錄、生產安全事故等情況對企業監管等級按照“紅、橙、黃、藍”分級,自動匹配相應的監管頻次和力度


    為有效提升應急管理的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深圳在完成全市60余萬家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探索建設了工貿企業畫像系統。

    工貿企業畫像系統通過企業數據歸集、模型分析、數據處理等手段,綜合實時展現企業基礎信息、風險隱患數據、行政執法和事故情況等多維度信息,并綜合企業安全風險等級、政府監管記錄、生產安全事故等情況對企業監管等級按照“紅、橙、黃、藍”分級,自動匹配相應的監管頻次和力度。

    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安全風險特征,如行業風險、主要設備設施風險、工藝危險因素等,系統可為企業智能化訂制安全服務包,內容包括與企業相關的安全法規標準、安全培訓教育課程、事故警示信息、企業安全管理建議等。同時,結合企業安全分級情況,系統會自動匹配相應的監管頻次和力度,助力實現差異化、精準化監管。

    從坪山區試點情況看,該區通過“1+N”畫像系統,建立了企業主體責任算法模型和政府監管責任算法模型,分別從企業基礎、信用、應急、風險等9個維度和政府監管責任、納管問題、應納未納問題、巡查問題等9個方面進行評估,可全面、準確、實時掌握企業安全狀態和政府監管能力、質量,著力解決工貿企業履責“不重視、不會做”和政府監管“看不清、做不實”問題。尤其是針對多層級、多頻次、多標準的“三多”問題,系統助力該區建立“全要素、全周期、雙畫像、雙提升”的全新監管模式。

    坪山區共有3880家工貿企業,其中紅碼企業1家、橙碼企業18家、黃碼企業382家、藍碼企業600家、未達到分級等級的一般風險企業2879家。目前,坪山區應急管理局實施對紅碼企業每月一巡、對橙碼企業每季一巡、對黃碼企業每半年一巡、對藍碼企業每年一巡、對一般風險企業隨機抽查的分級分類監管。

    畫像系統試點運行以來,一大批安全生產基礎薄弱、風險突出的工貿企業實現了從高監管等級向低監管等級的轉變。以深圳市鑫達輝軟性電路科技有限公司為例,畫像前,該企業存在產品涉及高危電鍍工藝、存儲使用危險化學品數量較大、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能力不足等問題。經過畫像系統體檢評估后,其安全等級被判定為紅碼。系統智能化推送安全服務包,指導該企業針對自身風險部位進行整改。該企業對照各項得分以及整改建議,采取了加強現場安全管理、規范危險化學品儲存使用管理、購置自動化設備、增配安全專業管理人員等整改措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該企業已由紅碼轉為藍碼。“現在我們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多虧了畫像系統的‘批評與指正’。”該公司負責人王寶生說。


    全面部署運用安全生產執法信息系統


    在構建全市執法標準規范體系和運行保障體系基礎上,全面部署企業執法監察信息系統,強化“五個統一”標準,實現執法計劃管理、法規查詢、任務執行、證據采集、審核審批、文書開具等全流程功能


    工貿企業數量增加、風險擴大、復雜性加大等,對應急管理部門的執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此,深圳市在構建全市執法標準規范體系和運行保障體系基礎上,全面部署企業執法監察信息系統。系統強化“五個統一”標準(執法依據標準、設備標準、數據標準、流程標準、文書標準),可實現執法計劃管理、法規查詢、任務執行、證據采集、審核審批、文書開具等全流程功能。

    2021年1月7日,龍崗區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對深圳市嘉兆珠寶首飾設計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該公司存在“未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等11項隱患。執法人員當即開具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責令該公司于2021年2月26日前完成整改。

    2021年3月3日,執法人員對該公司隱患整改情況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公司“未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問題逾期未整改。2021年4月13日,龍崗區應急管理局對該公司處以罰款6萬元的行政處罰,對該公司廠長(安全管理人員)處以罰款1萬元的行政處罰。

    “以前執法時,為避免出錯,我們要反復查詢確認法律法規。現在只要在系統里輸入發現的問題,違反哪些法律法規一目了然。”龍崗區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表示,依托執法監察信息系統和執法終端,執法人員可以方便快捷地處理涵蓋現場檢查、現場處置、整改復查、立案查處全流程的執法事項和內部審批事項,有效提高執法效率和質量。

    此外,面對執法人員編制數量少等問題,深圳市積極探索利用5G、AI等信息化技術,試點構建5G遠程視頻執法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了移動可視化指揮、遠程調度與管理、現場數據采集等功能,提升了執法效率。深圳市探索建設法律法規和行業安全技術標準數據庫、行業專家經驗知識圖譜、企業風險和管控清單等,借助企業畫像系統和AI智能化分析,實現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巡查執法重點建議、執法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匹配、相關執法案例智能化推送等功能,實現對企業重大事故隱患、違法違規行為的精準打擊。

    2021年,深圳市應急管理系統共監督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55557次,查處事故隱患76586項,實施行政處罰7547次、經濟處罰11547.9萬元,行政處罰次數、經濟處罰金額位居廣東省榜首。


    加強有限空間作業在線審批和監測預警


    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對全市工貿領域有限空間進行全面納管,實現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全流程電子化。利用藍牙智能鎖、在線氣體監測設備等,對作業過程風險進行監測預警并輔助開展應急救援


    有限空間歷來是生產安全事故高發點,深圳利用藍牙智能鎖來把關。平時有限空間藍牙智能鎖處于上鎖狀態,作業人員在作業前必須通過手機APP應用端進行在線審批,線上完成風險識別、審批流程,方能開鎖作業。作業中,在線氣體監測設備會對作業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

    深圳市應急管理局科技信息化處處長李燦峰介紹,深圳建立健全了災害事故風險感知、匯聚、研判、預警、決策、處置、反饋的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打造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系統。

    該系統可實現對有限空間基礎信息臺賬的實時管理、線上電子化有限空間作業審批流程管理、作業前的安全條件確認登記報備,以及對未經作業審批擅自開鎖、有毒有害氣體超標、超時作業等風險監測預警,針對企業有限空間風險特性指導開展應急救援等。

    此外,系統可依托全市應急管理大數據庫進行數據的深度應用,如通過與生態環境部門排污許可、市場監管部門食品衛生許可等數據自動匹配,實現對新增可能涉污水處理、醬腌菜生產等有限空間企業的智能化核查提醒,確保重點管控的企業新增一家及時納管一家。

    截至目前,深圳1875家涉有限空間的工貿企業,合計1.2萬余處不同種類的有限空間已全部由系統納管。2021年,全市納管企業共開展實際作業及操作演練作業12380次,累計發送作業過程中監測預警信息783條;監管部門主動推送事故警示、天氣異常提醒信息70125條。系統上線三年來,全市未發生一起工貿領域有限空間事故。

    “‘智慧’的力量支撐著城市的安全運行,保障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深圳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馬鴻雁說道。數字賦能推動深圳市工貿行業安全監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部門配合、條塊結合、區域聯合的信息化工作機制未完全形成,信息化工作者人數少、專業能力有短板等問題。未來,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將繼續適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