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張興凱:安全發展的畫卷 防控風險的陣圖

    張興凱:安全發展的畫卷 防控風險的陣圖

    www.waka8s.com時間:2022/2/26 14:19:42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 張興凱

    筆者認真研讀《“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梳理、分析、品味安全生產相關內容,深深感到《規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講話精神,銜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分析面臨形勢精準到位,確定的主要指標科學可行;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夯實應急法治基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加強應急力量建設、強化災害應對準備、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實施重大工程項目等八個方面部署“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全面系統而又突出重點。《規劃》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構建高效治理模式、創造良法善治環境、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等方面,繪制出安全發展的美麗畫卷。《規劃》堅持黨的領導、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精準治理和社會共治原則,從夯實安全基礎、筑牢人民防線、織密事故防控網絡、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等方面,繪制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嚴密陣圖。學習領悟這樣的畫卷陣圖,對“十四五”時期完成四個約束性安全生產指標有了底,對做好安全科技創新有了數,對取得更好安全生產績效有了更高期待。

    “十四五”時期四個約束性安全生產指標科學合理,實現有難度、可完成

    “十四五”時期的四個約束性安全生產指標分別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5%、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20%、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3%、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對確定指標的依據分析如下。

    首先,近年來我國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但下降幅度逐漸收窄,確定四個安全生產指標考慮了這兩方面因素。以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例,該指標是一個絕對性指標。根據統計,按照可比口徑,全國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從歷史最高峰2002年的107萬余起、13萬余人,降至2020年的3.8萬余起、2.74萬余人,連續多年呈下降態勢,但降幅逐漸收窄,預計“十四五”時期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降幅還將進一步收窄,所以“十四五”時期該項指標繼續下降15%是有難度的。考慮到“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安全生產政策措施,將延續“十三五”時期的做法和態勢,結合2021年即“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5.9%的實際來看,確定“十四五”時期下降15%是合理的、可完成的。

    第二,“十四五”時期,我國安全生產仍處于爬坡過坎期,各類安全風險隱患交織疊加,生產安全事故仍然易發多發,確定四個安全生產指標考慮了這方面因素。以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起數為例,經過努力,全國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快速下降,“十二五”“十三五”時期該指標降幅分別為49%、58%,到“十三五”末即2020年該項指標已經降至16起。隨著高速工業化、城市化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新型、不確定性安全風險仍會增多,安全生產狀況仍然是各類安全風險隱患交織疊加、生產安全事故仍然易發多發,該指標繼續保持快速下降的難度非常大。所以,確定“十四五”時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20%,就是考慮到既要體現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要求,也要充分結合我國安全生產仍處于爬坡過坎期的實際。

    第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安全生產工作必須有紅線意識、底線思維,所以“十四五”時期的四個安全生產指標都確定為約束性指標。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的三年(2018年至2020年)與黨的十八大前五年(2007年至2011年)相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88.5%,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7%,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92.0%,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下降52.7%。安全生產工作抓與不抓大不一樣,重視抓、認真抓與不重視抓、不認真抓大不一樣。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必須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抓安全生產工作,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所以,“十四五”時期四個安全生產指標應該為約束性指標。

    以系統安全工程理念和方法,部署“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

    安全生產系統是開放的宏觀巨系統,其科學理論和方法是系統安全工程。《規劃》部署“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工作,包括生產安全事故預防、控制、應急救援、事后恢復(以下簡稱事故“防控救恢”),安全風險識別分級、監測分析、評估研判、預警預報、消除控制(以下簡稱風險“識測評報消”),安全生產管理與監督管理,都體現了系統安全工程理念、理論和方法。

    一是《規劃》系統部署了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工作:理順監管監察體制機制,加快立法、健全標準,實施預防工程。《規劃》明確,制定實施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建設規劃,加強各級礦山安全監察機構力量建設,完成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礦山安全監管監察體制;推進制修訂礦山安全、危化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完善應急管理規章、規范性文件制定制度和監督管理制度;加大危化品、礦山、工貿、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執法力度;加快安全生產、消防救援領域強制性標準制修訂,推動企業標準化與企業安全生產治理體系深度融合;實施安全監管監察能力建設、災害事故風險區劃圖編制、風險監測預警網絡建設、安全生產預防工程建設等重大項目工程等。部署的“十四五”時期系統性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將補齊安全生產系統性短板,為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規劃》系統部署了安全風險防控工作: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完善科學規劃部署,加強應急準備,實施監測預警,進行處置救援。解決安全生產內涵與外延、安全生產任務和職責、事故防控基礎問題、安全生產政策、安全生產工作方法、事故調查方法、安全生產監管理論和方法、事故責任追究問題等重大理論問題,就會給安全生產工作助力賦能。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加快形成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風險的空間格局和生產生活方式布局;強化上下級、同級別、軍地間、政企間、區域間預案協調、應急聯動,優化應急資源配置,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充分利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提高安全風險監測感知、預警預報、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構建空、天、地、海一體化全域覆蓋的事故監測預警網絡等。在“十四五”時期,系統部署的事故“防控救恢”與風險“識測評報消”工作,將為安全發展提供保障。

    三是《規劃》系統部署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工作:強化屬地責任,明確部門監管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監管執法,依法追究責任。按照安全生產法要求,《規劃》對落實安全生產“兩個責任”進行了系統性部署。建立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應急管理責任制,制定并落實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年度工作清單,把安全生產納入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等,以強化地方屬地管理責任;嚴格“三管三必須”,依法依規夯實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職責,健全安全監管責任鏈條,以明確部門監管責任;狠抓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落實,提高企業履行主體責任能力等,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科學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執法,綜合運用“四不兩直”、異地交叉執法、“雙隨機、一公開”,加大監管執法力度等,以實現嚴格監管執法;健全災害事故直報制度,嚴厲追究事故瞞報謊報漏報遲報責任,堅持事故查處“四不放過”原則,進行事故后評估等,以實現嚴格責任追究。

    推動科技創新,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構建人才高地,壯大安全產業,《規劃》部署的安全科技創新工作令人期待

    《規劃》共11章,第八章“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增進創新驅動的發展動能”整章部署科技創新工作,此外在第十章安排了科技創新驅動工程、安全應急裝備推廣應用示范、應急科普宣教工程等科技工程建設項目。這些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和系統性工作,令安全科技工作者振奮、鼓舞和期待。

    一是深化應急基礎研究,研制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明確了幾十項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重點任務,這使科技創新工作有了目標、有了方向;二是以強化國家級實驗室建設為引領,加快健全主動保障型安全技術支撐體系,在統籌部署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的同時,新增10個以上災害事故科技支撐基地,這是為安全科技創新提供的良好條件;三是實施應急管理科技領軍人才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探索建立應急管理專家咨詢委員會和重特大突發事件首席專家制度,加強綜合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等,這讓安全科技工作者充滿了期待;四是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深化應急管理科教產教雙融合,優化安全應急產業結構,推動安全應急產業向中高端發展,這將推動安全應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五是引導企業加大安全應急能力建設投入,鼓勵發展特色安全應急產業集聚區,加強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形成區域性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等,這將為安全科技創新注入活力和動力。

    總之,《規劃》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主線。《規劃》頒布實施,必將大大有利于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降低安全風險、減少事故損失。按照《規劃》持之以恒、腳踏實地把安全生產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就能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供堅實安全保障,就能交出高水平高質量、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