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安全生產曝光臺]燃氣事故頻發:國務院安委辦再次明查暗訪燃氣

    [安全生產曝光臺]燃氣事故頻發:國務院安委辦再次明查暗訪燃氣

    www.waka8s.com時間:2021/10/5 8:09:23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除了可調節的調壓器,明查暗訪組還在江油燃氣灶具商店中發現不少未加裝熄火保護裝置的非標灶具。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近期大連的事故?”檢查伊始,李曉就在溝通會上提起最近一起燃氣安全事故。

    李曉是應急管理部安全協調司副司長,2021年9月14日至16日,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第九組在四川省綿陽市檢查燃氣安全工作,李曉任組長。

    這是十堰“6·13”燃氣爆炸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安委辦第二次專門就燃氣安全問題派組督導。

    “我們注意到了,液化氣爆炸的場面令人警醒。”綿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答道。

    9月11日0時許,大連市普蘭店區一住戶家中發生液化氣泄漏并引發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受傷。

    這是安全生產法修訂生效后的首起較大燃氣安全事故。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以下簡稱“新安法”)明確界定了企業第一負責人的安全責任,旨在將企業主體責任落到實處。

    經事故調查組初步研判,涉事的大連坤馬燃氣公司無視法律、法規對燃氣企業應承擔的安全責任規定,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公司法人李洪奎、主管安全生產副經理朱來軍被刑事拘留。

    9月15日,大連市安委會通報稱,初步判斷事故系402室內液化石油氣管道在穿樓板處腐蝕泄漏,遇點火源產生爆燃——這表明事故與燃氣公司管道養護不力有關。

    燃氣管道在穿墻、穿樓板處出現腐蝕是城市燃氣泄漏事故的常見原因,因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要求加裝套管并做好防水、防腐處理。類似的隱患并不少見,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此行在綿陽就發現了數起。

    穿墻不“套管”

    四川人吃火鍋講究明火燙涮。毛肚燙8秒、腰片燙20秒都是通過明火燙涮總結出的經驗,這意味著燃氣管需要接到每張火鍋桌下。

    2021年9月15日,國務院安委辦明查暗訪組來到綿陽梓潼縣曉秧鍋火鍋店。這家火鍋店位于縣城內一商業綜合體四樓,大堂里擺放三十多張火鍋桌,此外還有多個包間——密密麻麻的燃氣管從廚房出發,穿墻接入每個包間。

    明查暗訪組專家發現,穿墻而過的燃氣管外面都沒有加裝套管,燃氣管與墻體之間的空隙也未填實。

    根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第10.2.16條規定,“燃氣引入管穿過建筑物基礎、墻或管溝時,均應設置在套管中……套管與燃氣引入管之間的間隙應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旨在防止穿墻部分的燃氣管出現腐蝕泄漏。

    “套管相當于是管道的防護服。”明查暗訪組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盡管規范早在十幾年前就已作出,但未加裝套管的現象仍較普遍。

    同樣的問題,在綿陽市區另一家火鍋店也存在。除了火鍋店,明查暗訪組在一些供氣企業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

    梓潼縣川達液化氣公司是一家經營液化石油氣罐充裝和配送業務的小型企業,該公司充裝站內的穿墻管道同樣也沒有加裝套管,部分已加裝的也不規范——由于建設年代較早,管道已經出現銹蝕。

    專家朝穿墻處一指,公司負責人立馬意識到是套管的問題,應聲承諾整改。

    “燃氣從業人員都知道穿墻、穿樓板需要加裝套管,正常流程是在建設房屋時預埋套管,在管道安裝后再加裝套管整改難度較大,于是一些企業心懷僥幸回避問題。”明查暗訪組一專家介紹。

    專家建議,燃氣公司應定期進行入戶巡檢,告知用戶未套管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將拒不整改的情況上報住建等監管部門。

    測甲烷的泄漏報警儀能否測丙烷丁烷?

    2021年9月1日起生效的新安法明確:“餐飲等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燃氣的,應當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

    但目前只有此原則性要求,尚缺乏餐飲行業可燃氣體泄漏報警裝置的具體標準,餐飲企業只能參照危化或其他行業的國家標準,一些小微型餐飲店則直接選用家用類的泄漏報警裝置。

    從川達液化氣公司的液化氣罐配送名單中,明查暗訪組挑選了一個已安裝泄漏報警裝置的快餐店進行暗訪。

    快餐店位于縣城中心地段的一處底商,由于房屋老舊未通天然氣,因而一直使用液化氣罐經營,暗訪前一周,該店剛從川達液化氣公司購買安裝了燃氣泄漏報警儀。

    由于液化氣密度大于空氣,易于在地面沉積,規范要求泄漏報警儀安裝高度不高于地面30厘米,但這家快餐店的安裝位置大約離地面50厘米。

    更關鍵的問題在于,川達公司提供的是一款家用天然氣泄漏報警儀。說明書顯示,其檢測對象為甲烷,也就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但川達公司用戶使用的是液化石油氣,其主要成分為丙烷和丁烷。天然氣泄漏報警儀能否用于液化石油氣用戶?

    江油新匯源公司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市面上難以找到專門針對丙烷和丁烷的家用燃氣泄漏報警器,“我們用廠家送來的甲烷報警器做過測試,液化氣泄漏時這種報警器也會報警。”

    明查暗訪組專家表示,使用天然氣泄漏報警器檢測液化氣肯定不合規,其是否能發揮作用也不能通過簡單的放氣測試來判斷,“小餐館能否使用家用泄漏報警儀,這些泄漏報警儀如何做到定期檢測,都是新安法生效后產生的新問題。”但明查暗訪組發現,液化石油氣用戶加裝天然氣泄漏報警儀的現象較為普遍。

    此外,盡管新安法明確了“三管三必須”的原則,但基層監管部門對于到底由誰來監管餐飲行業的燃氣泄漏報警儀仍存分歧。

    “管行業必須管安全是說得很明白,但具體到餐飲行業燃氣泄漏報警儀的問題上,到底是管餐飲行業的商務部門管,還是管燃氣行業的住建部門管,目前仍不明確”,綿陽當地一位監管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明查暗訪組要求,地方政府應盡快明確餐飲企業可燃氣體泄漏報警儀的監管部門,發揮燃氣企業入戶安檢、街道社區日常巡檢的作用,確保餐飲企業安裝的燃氣泄漏報警裝置能夠正常使用。

    燃氣灶具屢現非標產品

    9月15日傍晚,在江油阿杜土菜館門前,明查暗訪組在一臺有著十幾個灶頭的巨型灶臺前駐足。

    巨型灶臺由一個石油液化氣罐供氣,氣罐接口處連著一個可以調節壓力的調壓器。

    “這個調壓器是燃氣公司提供的還是商家自己的?”李曉詢問在場的餐廳負責人和液化氣公司負責人。

    兩人莫衷一是,互稱由對方提供。

    “按規定能使用這種可以任意調節的調壓器嗎?”明查暗訪組專家接著問。

    “應該可以吧,”為該店提供配送服務的液化氣公司員工解釋道,“這個灶的用氣量大,可調節的調壓器才能帶動這么多灶頭,低壓時也可以調到不出氣為止”。

    事實上,這類可調節的調壓器屬于非標產品。但明查暗訪組在梓潼縣城的餅鋪、綿陽師范學院旁的冒菜店內都發現了這類非標產品。

    2018年生效的《瓶裝液化石油氣調壓器》(GB 35844)第5.2.1.3條規定,“調壓器應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改變調壓器的設定狀態。調壓器設定狀態的調節部件應被封固”,調壓器不得帶有可調節功能,嚴禁利用可調式調壓器高壓供氣——旨在避免壓力過高造成漏氣風險。

    因使用非標調壓器造成的事故屢見不鮮。

    2019年10月13日,無錫市錫山區一小吃店發生液化氣爆炸事故,造成9死10傷。

    事故報告認定,事故直接原因是小吃店氣瓶間的9#液化石油氣鋼瓶使用不符合規定的中壓調壓閥,導致出口壓力過大,加之軟管與集氣包連接的卡箍缺失造成接頭脫落,造成液化石油氣大量泄漏。

    該起事故中,除了小吃店被認定負有企業主體責任外,燃氣經營單位也被認定未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職責,一名員工因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罪被刑拘。此外,調壓器的銷售商和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也被問責。

    除了可調節的調壓器,明查暗訪組還在江油燃氣灶具商店中發現不少未加裝熄火保護裝置的非標灶具。

    自動熄火保護裝置能夠在爐頭火焰意外熄滅時,及時切斷燃氣供應,避免燃氣泄漏,因而自2008年5月1日起,國家就不允許企業生產無熄火保護裝置的灶具,2009年起,沒有熄火保護的灶具一律不得銷售。

    然而12年之后,市場上仍能輕易買到無熄火保護的灶具。

    “這個灶具是不帶熄火保護的嗎?”明查暗訪組專家向一位商戶詢問。

    “是的,所以這個比較便宜,只要80塊。”商戶介紹,其他帶熄火保護的至少要三四百塊。

    上述商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不了解國家不允許銷售此類灶具,通常是租戶或住在臨時房屋內的工人圖便宜購買無熄火保護的灶具。

    “禁絕非標產品有賴于源頭治理。”明查暗訪組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方面應從生產環節遏制非標產品流入市場,對流通和銷售環節加強監管,另一方面燃氣經營企業應在使用環節把住最后一道關口,拒絕給使用非標產品的用戶供氣。

    歷史壓占處理難

    沈家壩位于涪江之濱,富樂山腳,是綿陽在1990年代后開辟的城區。

    9月14日,明查暗訪組來到沈家壩街一處位于富樂派出所與商業綜合樓之間的天然氣管道壓占點。

    2000年鋪設燃氣管道時,兩棟建筑間原本有三四米寬的過道,綿陽燃氣公司便沿過道鋪設了一條庭院支線,為院內的918小區供氣。

    如今,這條過道已被派出所搭建的一間平房占用,平房后方的區域里也陸續搭建起各類建筑。

    《城鎮燃氣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建設占壓地下燃氣管線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并明確“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要依法進行處罰”。

    燃氣公司方面表示,對這些建筑物的建設時間及過程不掌握,直到2017年開展城市燃氣地下管網普查測繪時才發現該處占壓點位。

    2017年發現壓占后,燃氣公司認為存在安全風險,向小區反饋并上報屬地住建部門。

    “占壓點位形成后對燃氣公司管道巡檢造成困難,如果出現老化泄漏,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置。”綿陽市燃氣公司董事長馬建峰介紹,此類壓占一般采取小區拆除占壓建筑或者小區提供整改通道來解決,但該小區業主不配合,不愿提供整改通道,協調一度陷入僵局。

    2021年6月13日,湖北十堰發生燃氣爆炸事故后,綿陽燃氣公司把解決燃氣管道建筑占壓問題作為專項問題,成立工作專班,設立專項資金。

    十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天然氣中壓鋼管嚴重銹蝕破裂,泄漏的天然氣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內密閉空間聚集,遇餐飲商戶排油煙管道火星發生爆炸。

    “從6月15日專項行動啟動后,考慮到小區拆除占壓管道建筑物代價較大、用戶難以接受等因素,最終與小區達成了在小區內遷改管道的方案。”綿陽燃氣公司在發給南方周末的回函中寫道。

    “面對歷史造成的壓占問題,燃氣公司作為企業主體無奈只能出錢遷線,但目前基本沒有新增壓占點。”馬建峰介紹。

    在上述壓占點,明查暗訪組不僅發現建筑壓占問題,還有管道穿井隱患。

    南方周末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管道穿過一口電纜井,纏繞在一團的電纜線懸在燃氣管道上方,其走向與管道平行,間距不符合相關規范——《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第6.3和6.4條明確規定了地下燃氣管道與相鄰管道之間的水平凈距要求。

    “燃氣管道穿井相當于將管道敷設在一個地下密閉空間中,一旦出現漏氣,容易引發爆炸。”明查暗訪組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十堰事故的重要原因就是將燃氣管道鋪設在密閉的河道內。

    對此,綿陽燃氣公司表示,建設該管線時尚無電纜井,初步判斷應該是在后期街道提升整治過程中形成的電纜井,計劃在9月底完成整改。

    明查暗訪組要求,燃氣公司應加強巡線檢查,盡早發現壓占苗頭,制止壓占行為,并及時上報監管部門;地方政府應建立規劃、住建、城管等部門、街道社區和燃氣企業多方參加的協調機制,堅決制止新增違建壓占行為,并協調解決歷史形成的壓占問題,確保湖北十堰“6·13”事故等類似事故不再發生。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