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中國應急管理報]一手做好災后救助 一手抓好火險防范

    [中國應急管理報]一手做好災后救助 一手抓好火險防范

    www.waka8s.com時間:2021/6/1 8:19:10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青海 每個集中安置點都有漢藏雙語消防員

    ■ 李春飛 鄭林


    青海消防員在瑪多縣黃河鄉藏文寄宿制小學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李春飛 鄭林 攝)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平均海拔約4200米。5月22日,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一支支“橙色”的消防救援隊伍火速趕赴震區,奮戰在抗震救災的最前沿。


    日夜兼程奔向地震災區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消防員的身影;哪里有危難,哪里就有他們排危除險的行動。地震發生后,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第一時間啟動《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預案》,調集西寧、海南、玉樹、果洛及訓保5個支隊70輛消防車輛、296名消防員,攜帶生命探測、破拆起重、頂撐防護、警戒洗消等裝備器材,趕赴地震現場開展人員搜救、隱患排查等工作。

    總隊前方指揮部到達現場后,立即對瑪多縣受災情況進行研判部署,安排各搜救隊分別前往瑪查理鎮、花石峽鎮、黃河鄉、扎陵湖鄉等地。

    果洛支隊迅速派出一支輕型地震救援隊,日夜兼程趕赴災區。位于災區的瑪多縣消防救援大隊于5月22日7時20分抵達黃河鄉居民點后,立即開展隱患排查,轉移受災群眾。果洛支隊增援力量急行282公里,于5月22日7時25分抵達瑪多縣城,派出救援力量在花石峽鎮開展搜救排查工作,深入學校、住宅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轉移受災人員。

    據了解,5月22日,該總隊共計排查隱患點750余戶,疏散群眾2000余人,協助搭建避災帳篷50余頂。


    全方位保障受災群眾安置


    災情發生第二天,青海省消防救援隊伍的工作重心由搜索、排查、轉移群眾,轉移到保障震區群眾恢復生產生活。

    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成立臨時黨委,各救援力量成立臨時黨支部,組建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陶林要求,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嚴格隊伍管理和思想教育,全方位保障受災群眾安置。

    此外,該總隊出臺《災區過渡安置點防火標準》和相關消防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合力做好火災防控等工作。總隊前方指揮部組織防火監督人員,到各個安置點協助、指導安置帳篷搭建,派出專業力量,成立備勤駐防巡查組,開展“防、滅、宣”一體化服務保障。

    果洛州生活著不少藏族群眾。在省民宗委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中心支持下,各級執勤力量翻譯了漢藏雙語消防安全宣傳彩頁。每一個集中安置點都安排有雙語消防員。現場巡查人員組織群眾,開展了應急疏散演練。

    截至5月27日,青海省消防救援隊伍在各安置點共開展防火巡查110余次,消除火災隱患144處,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運送生活保障物資24噸,搭建帳篷1150余頂。

    此外,總隊在集中安置區成立流動消防站,制定重點安置場所滅火應急救援預案,開展實兵實裝實戰演練;督促當地鄉鎮政府成立消防管理辦公室,組建義務消防隊伍,配備滅火器等常規消防器材,開展24小時不間斷流動巡邏。


    為指揮決策提供立體化支撐


    “連得上、聽得見、看得清,能組網、能圖傳、能分析”是消防救援隊伍對信息通信保障的總體要求。在此次地震救援中,總隊先后調集通保大隊及果洛、西寧、海南、玉樹、訓保支隊5支應急通信保障隊伍,33名通信保障人員,7臺通信指揮車、13架無人機、33件套通訊設備奔赴一線。

    各級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利用“衛星+有線”“公網+專網”的融合通信方式搭建了縱連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及省總隊指揮中心,橫連省委、省政府及省應急管理廳的可視化指揮調度體系,利用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制作了災區現場全景圖、二維圖,為災情救援提供了立體化、可視化的指揮決策支撐體系,并先后保障前方指揮部有效通信近30個小時。

    地震發生后,按照《戰勤保障力量編成標準》和“模塊化調集、機動化運輸、機械化裝卸”的保障原則,總隊調集1支戰勤保障支隊與4個戰勤保障分隊,出動80余名戰勤保障人員和10輛戰勤保障車,攜帶2.8萬余件套裝備及生活物資。到達現場后,各級戰保力量迅速選址搭建營地,確保包含指揮部、宿營、飲食保障供水供電等區域,具備作戰指揮、住宿餐飲、衛勤醫療、通訊網絡等功能,為打贏抗震救援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云南 防火巡查隊日夜不間斷守護

    ■ 陳清泉 李嬡池


    保山消防員在安置點培訓醫務人員和受災群眾。(李紅冬 攝)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發生6.4級地震后,省消防救援總隊快速反應,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災中,第一時間部署開展火災防控工作,抽調30名消防監督員,組建7支防火巡查隊,采取夜間巡查、白天檢查和重點時段巡查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災區火災形勢穩定。


    出臺震區防火公約


    為全力做好火災防控工作,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隊提請漾濞縣人民政府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做好地震災區消防安全工作,明確各行業部門具體責任。同時,通過出臺《地震災區防火公約》、制定火災防控工作方案、明確火災防控目標、確定火災防控組織機構、細化工作內容及責任劃分等,確保不出現因火災引發的次生災害。

    考慮到災區仍然存在余震和房屋倒塌風險,總隊防火監督員積極聯合公安、住建、人武部和街道等部門、單位,對受災嚴重區域,特別是因地震產生變形的農村房屋、電線裸露等問題和隱患,采取及時拆除危房、協同電工處理電線等舉措,確保火災防控有效。同時,組織民兵開展消防知識學習和消防演練,讓他們掌握消防知識,以更好地向群眾介紹消防知識和遇險逃生技能。


    組建“帳篷消防隊”


    為確保安全,該總隊及時向災區提供滅火器,分片區、按間距免費配發給災區群眾。防火監督員認真排查每個安置點火災隱患,特別是在漾濞縣城7個相對集中的安置點,撰寫火災隱患分析報告,完善滅火救援預案;聯絡街道、社區的負責人,劃分區域,明確專人負責火災防控;及時組建“帳篷消防隊”,定期開展巡邏防范,及時消除動態隱患。

    由于災區有幾百個安置點,分布較廣,防火監督員要求各村小組長及時連線附近村落,形成互幫互助、鄰里聯防的火災防控模式。針對較大的7個集中安置點,安排隊員駐守執勤,確保災區安全。此外,防火監督員在集中安置點懸掛防火標語,為每戶群眾發放《消防安全手冊》等消防宣傳資料,為他們講解火災報警、初起火災撲救、滅火器使用方法等知識。


    明確防火責任目標


    5月25日,總隊再次抽調23名防火干部,增援漾濞地震災區火災防控工作。截至目前,該總隊共有100名消防員在災區開展防火工作。

    云南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楊瑞新介紹,隨著救災工作的推進,目前災區的帳篷安置點已達380個。帳篷區連片搭建,人員聚焦,災區鄉鎮、村莊消防管理薄弱。該總隊要求消防人員以帳篷區不冒煙、災區不發生亡人火災為目標,全力投入工作,堅決避免受災群眾雪上加霜。

    工作中,云南省消防救援總隊在帳篷安置區和各個鄉鎮,組建駐點防火工作隊,實行組長負責制,落實消防責任和措施。同時,堅持排查整治隱患、加強宣傳引導、指導落實責任、培訓提升技能同步推進,提升災區火災防范能力。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