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應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光明網訊(記者 孔繁鑫)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南方地區在主汛期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臺風災害為主,地震、干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減災委員會成員單位會商核定,2020年,全國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8億人次受災、591人死亡失蹤、10萬間房屋倒塌、176萬間房屋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9957.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701.5億元。
與近五年均值相比,2020年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3%。其中,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279人,下降53%,為歷史新低。
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1.7月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
7月,長江、淮河流域連續遭遇5輪強降雨襲擊,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259.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8.8%,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長江發生3次編號洪水。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達256.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3%。受強降雨影響,淮河流域江河來水偏多1.5-2倍、長江中下游流域偏多4-6成,引發嚴重洪澇災害。
災害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蘇、山東、河南、重慶、四川、貴州11省(市)3417.3萬人受災,99人死亡,8人失蹤,299.8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44.8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3.6萬間房屋倒塌,42.2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3579.8千公頃,其中絕收893.9千公頃。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322億元。
2.8月中旬川渝及陜甘滇嚴重暴雨洪澇災害
8月10日-17日,西南地區東部、四川盆地乃至陜西、甘肅等地連續出現多輪強降雨過程。其中,四川盆地中西部和甘肅南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4倍,陜西西南部及云南偏多5成。強降雨引發長江上游發生特大洪水,三峽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多地暴發山洪、泥石流等災害。
災害造成四川、重慶、陜西、甘肅、云南5省(市)53市(州)852.3萬人受災,58人死亡,13人失蹤,107.1萬人緊急轉移安置,8.3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2.3萬間房屋倒塌,35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331.1千公頃,其中絕收58.6千公頃。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609.3億元。
3.6月上中旬江南、華南等地暴雨洪澇災害
6月2日-14日,江南、華南及貴州等地出現多輪強降雨天氣,且降雨落區重疊。其中,6月5日-10日,廣西東北部、廣東中東部等地降雨量達300~500毫米,廣東惠州和汕尾局地600~979毫米。受連續強降雨影響,廣西西江干流及支流、廣東北江中游及支流80余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廣西柳江支流洛清江、廣東北江支流潖江等5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引發洪澇及次生地質災害。
災害造成廣東、廣西、湖南、貴州、浙江、福建、江西、湖北8省(區)714.4萬人受災,54人死亡,9人失蹤,47.5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0.1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近6700間房屋倒塌,6.6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77.5千公頃,其中絕收62.5千公頃。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10.6億元。
4.6月下旬西南等地暴雨洪澇災害
6月20日-28日,重慶、四川、貴州至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兩次降雨過程。其中,20日-25日,上述地區累計降雨量超過100毫米的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重慶南川、貴州黃平和惠水、湖南常寧日降雨量達到或突破當地6月歷史極值;重慶、四川、貴州等多省共計5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16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條中小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重慶綦江五岔站水位、流量為有資料以來第1位。26日-28日,川渝至長江中下游出現新一輪強降雨過程,暴雨區域北移,四川盆地、重慶西南部、貴州北部、湖北東部和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中部等地大部地區相繼出現大到暴雨,四川東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局地降雨量達250~300毫米。
兩輪降雨過程引發洪澇災害,造成四川、貴州、重慶、湖南、安徽、江西、湖北7省(市)597.8萬人受災,36人死亡,3人失蹤,24.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9.9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4100余間房屋倒塌,4.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438.6千公頃,其中絕收48千公頃。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13.7億元。
5.2020年第4號臺風“黑格比”
2020年第4號臺風“黑格比”于8月4日凌晨3時30分前后以近巔峰強度在浙江省樂清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3級(38m/s)。受其影響,3日-5日,浙江溫州、臺州、金華等地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250~350毫米,溫州永嘉和樂清局地達400~552毫米。
災害造成浙江、上海2省(市)5市30個縣(市、區)188萬人受災,5人死亡,32.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2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4300余間房屋倒塌,8000余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76.3千公頃,其中絕收6.3千公頃。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04.6億元。
6.云南巧家5.0級地震
5月18日21時47分,云南昭通市巧家縣(北緯27.18度,東經103.16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地震造成昭通市巧家、魯甸2縣4人死亡(巧家縣小河鎮2人因房屋倒塌致死,新店鎮及魯甸縣樂紅鄉各1人因滾石砸中致死),28人受傷(巧家縣26人,魯甸縣2人),1151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1.01億元。
7.新疆伽師6.4級地震
1月19日21時27分,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北緯39.83度,東經77.21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此后,震中附近又相繼發生5.2級余震1次及4.0級以上余震數次。
地震造成1人死亡、2人輕傷,4000余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部分道路、橋梁、水庫等設施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16.2億元。
8.東北臺風“三連擊”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兩周內第8號臺風“巴威”、第9號臺風“美莎克”和第10號臺風“海神”先后北上影響東北地區,間隔時間短、影響區域高度重疊,造成東北地區半個月內平均降水量達170.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倍,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臺風帶來的降雨造成嫩江、松花江、黑龍江等主要江河長時間超警,大風造成黑龍江、吉林等地玉米等農作物大面積倒伏,直接經濟損失達128億元。
9.4月下旬華北西北低溫冷凍災害
4月19日-25日,華北、西北出現持續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過程,局地伴有沙塵天氣。其中,河北西北部、北京中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和中部偏南地區等地8級以上陣風出現時長有24-45小時,內蒙古東南部超過48小時;山西大同市陽高縣、云岡區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降至-9℃。持續大風低溫造成大面積坐果期果樹凍傷、大棚損毀、蔬菜受凍。
災害造成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陜西、甘肅、寧夏7省(區)432.3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530.1千公頃,其中絕收154.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82億元。
10.云南春夏連旱
2020年入春后,云南持續高溫少雨引發嚴重旱情,其中,普洱南部、西雙版納降水偏少6~8成。3月份全省平均氣溫達17℃,較常年同期偏高1.5℃,為歷史同期第3高,造成部分城市供水緊張、農村人畜飲水困難。4月底,部分地區出現降雨,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緩解。5月1日-14日,全省再次出現高溫少雨天氣,全省有96個站點共出現30℃以上高溫791站次,累計平均降水量8.8毫米,較常年少75%,旱情再度發展。
災害造成玉溪、昭通、楚雄等16市(州)106個縣(市、區)589萬人受災,197.6萬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其中156.6萬人因旱飲水困難需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871.7千公頃,其中絕收33.9千公頃;飲水困難大牲畜46.8萬頭(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3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