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國之大者”,守護家國安寧
2020年全國應急管理工作綜述之一
本報記者:楊金中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洪澇災害多地發生,經濟發展備受沖擊,外部環境風高浪急,相關領域挑戰紛至沓來。
這一年,應急管理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心系“國之大者”,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范應對,有效處置洪澇等各類事故災害,助力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投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堅決承擔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構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
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打響。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奮斗,在2020年9月8日召開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我國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應急管理部迅速行動,主動作為,成立部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應急準備各項工作,全力服務保障全國疫情防控大局。
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兩次下發通知,專門召開全國視頻會議,部署風險隱患排查和復工復產安全責任措施落實工作。到期證件自動順延、行政審批網上辦理、簡化復工復產程序等,應急管理部出臺統籌推進企業安全防范和復工復產八項措施。
“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的最強音,響徹中華大地。應急管理部多次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向湖北等地緊急組織調撥中央救災物資,支持各地轉移安置和隔離觀察人員。帶著溫暖和力量的棉衣、棉被、折疊床、帳篷等多批物資,被緊急送往抗疫一線。
一切為了抗疫,一切服務抗疫。指導、服務,協調、溝通,恢復企業生產秩序,保障防疫物資供給,各級應急管理人員沉入基層、想在前頭、干在實處。
針對疫情防控需要和企業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各級應急管理系統堅持分區分類差異化監管,實行現場檢查和遠程監控、線上監測相結合等方式,加大復工復產企業服務指導力度。上海、安徽、江西、海南、云南、甘肅等地應急管理部門落實不見面審批服務,實行安全生產許可證照新辦、延期和建設項目安全審查等網上申請、受理、審批和辦結。在山東青島、江蘇無錫等地,應急管理部門通過開展重點項目“嵌入式”服務、推行柔性執法等,打出“政策+監管+服務”組合拳,為企業提供24小時全天候保障。
轉運、洗消,送水、送藥,應急、值守……處處可見應急管理人員的身影;“網上審批”“容缺受理”“靠前服務”等,成為2020年應急管理工作高頻詞。
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加班加點、日夜操勞、殫精竭慮,成為廣大應急管理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真實寫照。天津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單玉厚,以及山東、河南兩位區縣應急管理局干部,積勞成疾,犧牲在第一線。
國家有召喚、人民有需要,“火焰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各地消防救援隊伍全面受理社會單位和廣大群眾的各項求助,涉及涉疫報警求助、病員轉送、物資轉送、洗消殺毒、醫療廢水轉運等。
2020年2月3日,火神山醫院正式投用,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江漢路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李長春和另外7名戰友提前一天進駐,24小時全天候駐勤,連夜奮戰,圓滿完成1000具滅火器及1188個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轉運工作,提前開展人員、車輛維護洗消及專項防疫訓練工作10余次。
針對陸續建設的武漢方艙醫院,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專門制定出臺消防安全要則,實施“駐點貼身”保衛。放眼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分級成立了1055個指導服務組,針對定點收治醫院和集中隔離點,開展“一院一策”服務。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武漢市,20支、650人的“119黨員突擊隊”服從需要、服從指揮,分片區配合衛生防疫部門,開展病員轉運和洗消等工作。在湖北省,各級119報警服務臺全面受理涉疫求助,在力量缺、任務重的情況下,抽調3560名黨員骨干組成“119突擊隊”,群眾哪里有需要,就戰斗在哪里。
在安徽、江西、湖南、重慶、河南等10個省份,按照應急管理部統一部署,消防救援隊伍特別組建了10支共500人的防疫消毒機動編隊,隨時準備增援湖北。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家級表彰名單中,應急管理系統14名個人、3個集體、2名共產黨員名列其中。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洪水面前眾志成城
誰也不會想到,緊隨疫情來襲的,還有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汛情。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并赴安徽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和防汛救災一線人員,對加強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等作出重要部署,反復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國家防總加強指揮、協調、調度和會商,6次召開全體會議和專題會議,先后13次啟動防汛應急響應,派出63個工作組指導協助地方防汛救災。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統籌協調、統分結合,新的防汛救災體制讓合力更加強大。
應急管理部積極履行國家防辦牽頭抓總職能,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不間斷聯合會商研判雨情汛情,針對江河洪水、堤防巡查防守、山洪地質災害、臺風登陸影響等具體安排部署,視頻連線重點地區,加強指揮調度,幫助地方解決具體問題;會同淮河防總、安徽省防指依法依規果斷決策,啟用淮河蒙洼蓄洪區,淮河干流先后啟用8個行蓄洪區。
經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山東、江蘇、浙江省消防救援總隊等派出20套大流量專業排澇車,迅速抵達江西等受災地區,開展排澇作業。
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強化組織領導。在湖北,省委書記、省長為雙指揮長,常務副省長任常務副指揮長;在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到現場指揮搶險。
汛情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2020年7月9日23時30分,江西九江市暴雨傾盆。在山體滑坡之前,九江市應急管理局已組織彭澤縣17名村民提前轉移。緊急避險的成功案例,還發生在湖南、廣東、四川等地。截至2020年9月5日,全國緊急轉移安置470.9萬人次,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7%。
軍地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協調聯動。42支工程應急力量和37架直升機部署在重點風險區,梯隊預置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中心2700余人、1500多臺套裝備在高風險流域和地質災害多發區,中央企業工程應急隊伍368支、10.6萬余人承擔不同流域預置任務。
洪水面前,黨旗始終在防汛一線高高飄揚,70萬余名黨員干部群眾上堤防守。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應急管理系統上下團結一心,廣大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奮勇爭先。
2020年7月22日,安徽省廬江縣石大圩防洪大堤發生決口。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陸集結隊伍展開救援。在第二次救援時,陳陸和隊友們遭遇了“滾水壩”——水位落差突然從40多厘米猛漲到3米多。“掉頭、快掉頭!”千鈞一發之際,陳陸連聲吼道。話音剛落,陳陸等5人全部落水。49個小時后,搜救人員確認陳陸光榮犧牲。此前,陳陸已經和戰友連續奮戰96小時,出警411次,疏散轉移群眾2665人。
據統計,2020年主汛期,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參加各類抗洪搶險救援2萬余起,營救和疏散轉移被困群眾21萬余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出動3萬多人次,航空救援直升機飛行130架次。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有關方面團結奮戰,災區人民眾志成城,2020年的防汛救災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有力印證了我國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體現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改革成效。
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高質量發展
2020年,應急管理系統積極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助力脫貧攻堅,抓“六保”、促“六穩”,投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應急管理系統積極發揮綜合協調和專業監管優勢,全力支持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汛期,為防止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先后啟動14次國家救災應急響應,向災情嚴重的江西、四川、貴州等省份,派出多個工作組,指導地方做好救災救助工作。
在助力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方面,北京、云南等地應急管理部門多舉措發力,在專項資金扶貧、消費扶貧、醫療扶貧、教育扶貧、應急物資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
全系統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充分發揮駐村干部作用,帶動老鄉共同富裕。
十年,田間地頭就是他的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干部謝留強自2011年被選派到山西省陽高縣掛職以來,十年如一日,扎根黃土地,帶領當地干群拔窮根、闖出路,邁上脫貧致富路。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斯覺鎮挖里烏村地處大涼山深處,是典型的極度貧困村。該州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多年接力駐村,讓這個村莊脫胎換骨。
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應急管理系統緊緊圍繞“六穩”“六保”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算好政治賬、人民幸福賬、社會成本賬,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牢固的安全保障。
在北京,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如期舉行。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抽調骨干成立專班,提前進駐加強服務監管,確保服貿會平安絢麗“啟幕”、安全無虞“謝幕”。
在上海,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隆重舉行。上海市應急管理局不斷優化監管細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全力保障進博會越辦越好。
在河北,為做好冬奧會地震安全保障工作,該省地震局張家口中心臺站地震觀測室的5名工作人員坐穩冷板凳,承擔著157個地震臺站225套儀器的運行維護任務。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針對不少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各地應急管理部門以創新性思維開展工作。貴州、云南、遼寧等地應急管理部門大力推廣“小灶式”監管、“清單式”監管,做到哪里有風險,防范化解措施就落實到哪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隊伍組織8.5萬多個安全指導組,為涉疫場所和各類生產經營單位開展“點對點”安全指導服務,排查整改問題隱患300多萬項。
再滂沱的風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終將放晴;再泥濘的征途,在奮力的前行中必能抵達。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堅強領導下,新征程上,應急管理部系統將不斷努力提升“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能力水平,在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上出實招見實效,加快補短板、提能力、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