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安委辦第一檢查組在山東部分企業發現——
長期停產隱患多 庫區防火能力低
■本報記者 王 謙
近日,國務院安委辦第一檢查組在山東檢查部分化工企業,發現不少問題隱患,要求相關企業和地方政府做到警鐘長鳴,從源頭入手規范硝酸銨生產。
管道保溫層損壞、銹蝕嚴重
山東史泰豐肥業有限公司是山東晉煤日月化工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經營狀況不理想,目前處于停產狀態。8月28日上午,國務院安委辦第一檢查組來到該企業檢查。
專家沒進生產裝置區就發現幾處安全隱患:由于長期處于停產狀態,生產裝置及其配套設施維護保養不到位,管廊上儀表橋架蓋板缺失,管道無物料種類及流向標識,管道保溫層損壞、銹蝕嚴重,個別管線管托已滑出管架,道路上方管廊龍門架沒有限高標識,裝置北側待征地與生產區沒有有效隔離等。
“要充分借用這個機會,把別人的事故當成自己的問題來認識。要認真梳理安全風險,開展分級管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吸取別人的事故教訓是改善我們工作的有效方法。”第一檢查組組長、應急管理部危化品安全監管司司長孫廣宇對該公司董事長王緒仁說。
進入車間的叉車不防爆
8月28日下午,第一檢查組來到位于淄博市沂源縣的山東合力泰化工有限公司檢查。該企業始建于1965年,年生產工業硝酸銨10萬噸、硝酸銨溶液13.5萬噸、硝基復合肥15萬噸。
“這個包裝間名義上存放的是沒有檢驗的半成品,實際上是個成品庫區,那就應該按照硝酸銨倉庫的標準來管理。”走進企業的包裝車間,檢查組專家劉培志發現了企業存在的問題。
原來,企業將包裝車間庫房作為成品倉庫使用,存放有300袋等待裝車的固體硝酸銨,但是距廠區22公里的硝酸銨倉庫長期未投用。包裝車間庫房與硝酸銨包裝工序同在一棟建筑內,不符合有關設計規范;未設置紅外感溫設施和自動消防噴淋系統,不能滿足發生火災時的應急降溫需要;庫房只設有一個不具備防火功能的單層門出入口。
檢查組專家孫志巖仔細查看了硝酸銨包裝袋上面的安全標簽后說:“硝酸銨遇熱、受撞擊后容易發生爆炸,這應該寫在外包裝上面,要把最危險的特性告知給你們的客戶或者運輸人員。”
包裝車間內停放著一輛普通叉車,劉培志詢問進入包裝車間的叉車應該做哪些防范措施。“我們安裝有阻火器。”企業負責人說。專家找到阻火器后,把手伸進去,卻發現阻火器的內部裝置傾斜,起不到防火作用。“這與《倉儲場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則》規定的‘進入甲、乙類物品室內存儲場所的電瓶車、鏟車應為防爆型’的要求不符。”劉培志說。
在專家的認真檢查下,更多問題被一一揪出來。比如,硝酸銨、復合肥生產裝置區外豎立的安全信息牌僅提醒了“易燃、易爆、高溫、腐蝕”,未識別出氨的“中毒”危害;硝酸銨包裝廠房外重大危險源安全告知牌提供的硝酸銨的危險特性有“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字樣;硝酸銨包裝作業區未識別“機械傷害的因素”;硝酸銨包裝區地面因遺漏的硝酸銨吸潮使地面濕滑,未采取防滑措施。
“這些問題都是由安全管理人員對安全風險辨識不準確造成的,風險辨識不到位就會在安全防控措施上留下空當,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就會流于形式。”安全專家告訴企業負責人。
檢查組建議,一是要盡可能少產或者不產具有爆炸危害的固體硝酸銨,多生產不會爆炸的液體硝酸銨,企業在生產工藝上可以考慮優化工藝流程;二是民爆生產企業與硝酸銨生產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將液體硝酸銨產品直接用在當地民爆企業,減少中間運輸環節中的安全隱患。地方政府可以積極協調幫助企業就地解決供銷問題。
國務院安委辦第五檢查組復查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已舉一反三落實全部隱患整改
■本報記者 唐華
8月26日,國務院安委辦第五檢查組在四川省瀘州市開展第二輪硝酸銨生產企業和爆炸性重點管控化學品港口貨場重大風險隱患全覆蓋排查時發現,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已整改第一輪檢查所查出的全部隱患。
8月11日,在第一輪檢查時,檢查組發現該公司存在硝酸銨儲罐區未設置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報警裝置、硝酸銨儲罐溫度監測點設置過少且未設置現場溫度計、儲罐頂局部存在明顯氣氨泄漏等10項隱患,其中1項為重大隱患。
面對這些問題,瀘州市全面打響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攻堅戰。按瀘州市委領導要求,該市舉一反三,深入排查各行業各領域安全隱患,對安全條件不達標的,該停就停、該罰就罰、該關就關,確保從嚴治安落地落實。瀘州市安委辦立即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了通報,各級相關部門協力抓實專項整治、嚴格監管執法。市應急管理局迅速下達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和現場處理措施決定書,責令企業暫時停止使用硝酸銨溶液儲罐并限期整改,對企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立案查處,罰款6萬元。同時,市應急管理局每日跟蹤企業整改進度,向省安委辦報送工作落實情況。
“查處問題后,我們立即按照各級部門相關要求,開展自查自糾,重點檢查各單位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的培訓、演練情況,以及GDS系統報警信息現場排查、確認、處理、記錄情況等。僅針對硝酸銨生產裝置,我們就查出消防通道不合規等29項隱患。8月23日至24日,我們專門聘請了兩名省級安全專家對硝酸銨生產、儲存裝置進行安全診斷,查出20項隱患,目前已第一時間把隱患當事故處理。”該公司負責人介紹。
檢查組針對該公司整改情況以及新發現的一些問題,要求企業做好安全管理,尤其是重大危險源區域內的人員管控、記錄等,一定要把控好安全生產的每個細節。
截至8月14日,在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的大力指導、幫助下,該公司存在的10項隱患已全部整改完成。截至8月26日,公司自查發現的49項隱患已完成整改2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