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烈火驕陽下“展翅” 他們守護贛鄱大地平安
    www.waka8s.com時間:2020/8/24 8:47:31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

    烈火驕陽下“展翅” 他們守護贛鄱大地平安


    江西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第二,“綠水青山”是贛鄱大地的最好名片。怎樣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和久居于此的百姓安寧,是應急人的使命。江西省航空護林局積極探索綜合應急救援,完善機場建設,提升綜合能力,進一步發揮航空應急救援隊維護國家利益、保障經濟發展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作用。



    綠水青山的“哨兵”

    江西省航空護林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昌北機場附近,組建于2007年11月。開航以來,江西省航空護林局圓滿完成了8個航期的省內航空護林工作和3個夏季的華東、華中地區森林航空值班任務;率先在全國航空護林系統中開展飛機人工增雨,降低森林火險等級;采取撲火飛機靠前值班駐防的辦法,縮短起降機場與重點林區的距離,為火場滅火作業爭取更多時間;采用飛機掛吊桶偵察衛星熱點的手段,發現、報告森林火情86起;進行吊桶滅火作業98架次,地空配合撲滅了63場森林火災。

    “目前機場有AC-313、米-171、卡-32三架直升機,11月將增加2架,共5架直升飛機參與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江西省航空護林局副局長張桂林有著16年的空中偵查經驗,他介紹,駕駛直升機滅火是一項難度大、風險高的工作,直升機滅火要外掛吊桶作業,夜間飛行不能清楚辨析高壓線、高大建筑等低空建筑物,所以滅火直升機要嚴格遵循“日出而飛,日落前回”的原則。

    在執行一些緊急任務時,為爭取更多救援時間,飛行觀察員通常會在每天凌晨4點開始對飛機和吊桶等設備進行檢查,確保日出準時起飛。每天飛機日落停飛之后,機組人員在還會連夜召開火情研討會,總結當日撲火情況,并部署次日飛行計劃,常常至深夜11點才真正結束一天緊張的工作。

    越是高溫炎熱的天氣,越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越是地勢險阻,越需要航空護林局的挺身而出。很多時候的高空滅火作業,氣溫都在38℃以上,機場停機坪和機艙內的溫度在中午前后可達50℃以上。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工作,不少人出現頭痛、耳鳴、發燒等不良癥狀。

    “即便這樣,即使是連續作戰,也絕不會有一名飛行觀察員叫苦叫累,更沒有人打退堂鼓,大家與機組人員齊心協力,天亮出發,日落而歸,每天平均空中飛行10多個小時。”張桂林介紹。



    烈火驕陽下“展翅”

    2019年的秋天,江西異常干旱,加之持續高溫,全省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南昌告急、宜春告急、上饒告急、九江告急……

    對此,江西省航空護林局啟動突發事件航空救援應急預案,9月22日至9月30日,連續9天組織直升機機組,高強度飛行43架次、108小時48分,轉戰南昌、宜春、上饒、九江4個火場實施空中吊桶滅火作業,灑水385桶1281噸。

    令全體人員最難忘的是9月27日的九江廬山龍門溝森林火災。這天,他們剛剛結束7天的奮戰,撲滅了3場大火,后勤人員準備好了一桌飯菜和解暑湯,還沒來得及好好享用,值班室的電話便又響起:“九江廬山龍門溝發生森林火災,請立即救援!”

    半小時后,AC313機組抵達火場。“火場位于山凹處,在懸崖峭壁之間,且東南面有很多連著的山頭,火場能見度不高,地面人員無法靠近,也無法抵達一定的高度來滅火。”飛行觀察員魏志強至今記憶猶新,“航空滅火最危險的時刻是取水和灑水這兩個環節,一般直升機取水多在低空飛行,在復雜的氣象條件下,細長的高壓電纜及其他障礙物難以辨別,如果吊桶掛住電纜,飛機會發生墜機的危險。”

    龍門溝火場是針闊混交林,低空懸停灑水距離把握要十分準確,若離火點太遠,滅火效果不佳;若離樹冠太近,飛機旋翼旋轉時向下的反作用力,容易產生“地效”,會把樹葉、灰塵、火星等物體揚起,若是吸進發動機,將有熄火的危險。

    最終,經過多次吊滅作業,這場火災得以被撲滅。

    應急救援的硬核力量

    未來的航空應急救援,不僅僅局限于森林防火。突發事故救援、人員搜救和轉移、緊急物資投放和運輸等,給省航空護林局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機構改革以來,為緊跟形勢、適應新環境,江西省航護局立足“多災種、大應急”的背景,積極拓寬江西航空應急救援業務內容,探索航空應急救援方式,依托森林消防局駐贛五大隊,組建了航空應急救援特勤隊。2019年4月以來,多次聯合森林消防局駐贛五大隊、各地應急局針對森林火災、洪澇、山體滑坡、夜間人員轉移等場景進行航空應急救援專項訓練。

    2019年7月21日下午,宜春市靖安縣高湖鎮西頭村突降暴雨,導致溪水暴漲并且引發山洪,正在西頭村呂陽洞附近進行戶外運動的283名游客被困山中,其中有84人處于失聯狀態。接到報警電話后,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和宜春市委、市政府立即組織開展救援。

    “當時,我們的救援飛機也前往事故現場進行搜救。”飛行觀察員何明說,“飛機救援有許多便利的地方,除了能擴大搜救面積,排除地面無法到達的盲區外,還能在空中通過廣播的形式,引導被困人員如何自救,如何定位求助。”

    為有效提升航空應急救援指揮協調、空地配合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響應速度和能力,今年3月,航空護林局在三清山機場開展首次夜航訓練,在夜間目視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模擬汛期突發的人員被困等應急救援場景,開展燈光模擬搜救、夜間起落航線、暗艙儀表進近等訓練科目;4月,又開展了江西省首次航空應急救援多災種綜合演練,完成了人員機降、空投物資、緊急救護、吊裝貨物、吊桶灑水等八個演練科目。

    此外,由江西省航空護林局牽頭建設的靖安縣直升機場一期工程也將于今年9月完成,這是全國應急系統第一個省屬自有機場,是江西省打造應急救援航空體系試點省的重要成果。(吳佩芝)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