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30年駐守“小島”閘站 扎根基層除水患
    www.waka8s.com時間:2020/8/10 11:28:29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

    30年駐守“小島”閘站 扎根基層除水患


    四面環水,十里無人煙,不通郵,不通車,在江蘇省淮安市蘇北灌溉總渠、二河交匯處的一座“小島”——越閘管理所,蘇海清已經堅守了30年。他用執著堅守、敬業奉獻,詮釋了一名基層應急人的風采。



    以專業守護“生命線”

    年少時的蘇海清特別喜歡鉆研,對“電”尤為癡迷。照明燈、家用抽水泵、簡單的家用電器,他都能安裝維修。19歲時,他成為越閘管理所的一名電工,一干就是30年。

    蘇海清的女兒回憶,蘇海清曾把一本磚頭一樣厚的書裁掉邊角,做成一本本小型口袋書,隨時帶在身邊翻看。他還把一張張A4紙裁成撲克牌大小,上面密密麻麻記著許多公式、機械圖。正是憑著這股子“狠”勁,蘇海清的專業技術和學識水平日漸精進,成為單位技術骨干。

    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承擔了1999年、2001年、2005年的江水北調翻水任務,以及入海水道、一帆河閘、淮陰三站、海門工地、金寶航道等抽水任務和防汛搶險實戰、演練。“這么多年,凡是有搶險的地方就有蘇海清的身影。”蘇海清的同事這樣說道。

    淮安區河下古鎮突遭暴雨被淹,越閘緊急抽調16臺機器前往排水,蘇海清與工友負責架設機器。瓢潑大雨中,他們奮戰至凌晨四點。

    金寶航道防汛抽水中,蘇海清和同事們將帆布帳篷搭在大壩上。當時天氣酷熱難耐,河邊蚊蟲多,帳篷里像蒸籠一樣。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們默默堅守在搶險第一線,全神貫注接線安裝,保證每臺機器出水。

    蘇海清還是淮安市防汛抗旱培訓中心的教官,自2012年擔任教官以來,經他手培訓的縣鄉級學員達3000余人。

    用堅守詮釋擔當

    淮安市防汛抗旱應急中心越閘管理所地處洪澤湖、二河、蘇北灌溉總渠交匯處。這里四面環水,十里無人煙,不通郵,不通車,離最近的集鎮也有10公里。駐守閘站,意味著不能經常與親人相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早上6點,蘇海清都會準時起床,先是繞著河堆跑兩圈,然后穿著一身迷彩工作服去巡河或是檢修機器。“白天還稍微好點,但是到了晚上,特別難熬,這里連電視也沒有,只能和家人通個電話,報個平安。”

    定期保養防汛機器,是蘇海清平日的重點工作之一。越閘管理所有8個倉庫,大小機器20余臺套,要把所有機器從頭保養一遍,往往要花費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保養機器特別重要,你不知道哪天就要排澇或者抗旱,作為一名應急人,我要確保所有機器在任何時候都能拉得出、打得響。”蘇海清說。

    這么多年,蘇海清早已將自己和防汛抗旱應急中心融為一體。在同事眼里,蘇海清裝路燈、修屋頂、整修配電房,只要工作需要,不論是不是自己的職責范圍,他都親歷親為。他的一雙巧手,還能變廢為寶:把廢舊空調的壓縮機拆下來,他能改造成一個充氣泵。

    把責任扛在肩上

    1998年女兒出生,蘇海清正在帶班維修,無法回家陪愛人生產;女兒中高考,他沒在身邊;2015年,愛人做手術,淮安市防汛抗旱應急演練正在緊張進行中,他又沒能陪伴愛人身邊。

    談到對家庭的愧疚,蘇海清忍不住落淚。愛人的理解與支持,是對他最大的幫助。“看到他這么熱愛這行,我不忍心給他拖后腿,我只有全力支持他,把老人、小孩和家庭照顧好,解決他后顧之憂。”談到丈夫這些年的工作,妻子孫秀紅說道,“如今女兒上大學了,我也有更多時間去照顧老人和他”。

    生活中,蘇海清也是一個特別有愛心的人。一次下大雨,妻子讓他去學校接女兒放學,可女兒回來后,卻說沒有見到父親。面對妻子的追問,蘇海清也只是笑笑,不做辯解。直到第二天出門,樓下的鄰居當面道謝,家里人才知道原委。原來,蘇海清在學校門口等女兒放學的時候,遇到住在樓下年過八旬的王奶奶,得知老人因為雨下得太大,無法回家,蘇海清硬是背著老人走了幾公里,把她送回家。“他就是這樣的人,只要力所能及,肯定不會袖手旁觀。”妻子孫秀紅說。

    對孫秀紅來說,這么多年,和丈夫一起在家做飯是她內心感覺最幸福的事情。丈夫也會照顧她的口味和喜好,“他知道我喜歡吃魚,所以每次輪休回來,他都會帶點,然后在樓下的車庫清理完之后再拿上來”,孫秀紅一臉幸福地說道。(王東照 胡林)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