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
72小時與山洪賽跑 災后持續“保”安全
今年,四川省涼山州冕寧、木里、越西、甘洛等縣出現暴雨極端天氣,冕寧縣局部地區降雨量最大達211毫米,靈山景區和彝海鎮尤為嚴重。
“冕寧縣彝海鎮大馬烏村、大堡子村村民被洪水圍困,等待救援。”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消防救援大隊接到報警后,迅速籌集力量,營救、疏散、轉移群眾。
72小時,與山洪賽跑
6月27日凌晨災情發生后,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消防救援大隊立即出動1車7人前往處置。
在冕寧縣靈山寺溫泉酒店,59名自駕游人員在營地被洪水圍困,等待救援。由于不停地降雨,洪水持續上漲、水流非常湍急,游客無法自行涉水撤離到河對岸。冕寧大隊立即挑選經驗豐富的救援人員,利用挖掘機伸縮曲臂將被困群眾逐個轉移至安全地帶。
在冕寧收費站附近馬尿河河段,洪水將河道旁的公路瞬間沖毀,2輛汽車連同多人掉入河中被洪水卷走,指揮部迅速調集1輛吊車,通過吊臂將2名救援人員送至事故車輛處,成功救出被困群眾。
在冕寧縣彝海鎮,由于山洪太大,夾雜大量泥沙、巨石和木頭,造成曹古河阻塞變道,洪水漫過原本的河道向河邊的大堡子村和大馬屋村兩個村子涌去,造成了村子房屋、莊稼被沖毀,有村民在洪水中被沖走失聯,還有村民被洪水困在家中。
大隊接到群眾報警后,迅速調整救援方案,搶抓黃金救援時間,將救援力量分成2個作戰單元8個搜救小組,每組1車5人,按照提前標定的點位,攜帶生命探測儀、破拆救生裝備、搜救犬和4G單兵圖傳設備,深入發生山洪的區域挨家挨戶轉移疏散被困人員、地毯排查搜救失聯人員。
災后,我們還要“保”安全
“在防汛抗洪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把受災群眾安全轉移出來,還要保障安置點的安全和做好災后重建。”大隊長吳云龍說。
災害發生后,冕寧縣一共設置了6個集中安置點,1778戶5630人。人員聚集,防火形勢嚴峻,冕寧縣消防救援大隊主動對接地方黨委政府以及民政、應急等部門,就安置點選址、帳篷間距、安全通道等提出合理化建議,指導規范敷設電氣線路,從根本上消除先天性火災隱患。
“技術上的防范是一部分,我們同時也在周邊設置了6個消防水池、6臺手抬機動泵,做好物質防范。”安置點建設過程中,冕寧大隊還主動提供了120具滅火器、20個消防細水霧,確保做到未“火”綢繆。
“我們重點駐扎在安置點,全天候保障消防安全”吳云龍說。如今,安置點已經落成,冕寧大隊的防火骨干開始忙碌著張貼懸掛消防宣傳標語、發放消防宣傳資料,同時組織鄉鎮、村社干部以及安置點負責人開展防火培訓,全力提升安置點自我管理能力。
365天,從不間歇的安全守護
冕寧消防從2016年11月,正式成立綜合應急救援大隊,全面提升綜合應急救援水平。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是他們日常工作的縮影。時刻待命、赴湯蹈火、竭誠為民,是他們一年365天的常態。
棉紗灣山體垮塌,冕寧大隊迅速整裝出動,24小時不間斷搜索。108國道涼山州冕寧縣城廂鎮枧槽段液氯槽車傾覆,槽車燃油箱破損,燃油泄漏,劇毒危化品對附近老百姓生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接到任務后,冕寧大隊科學研判、分工明確,采用“起吊轉運、水槍覆蓋、化學中和”的方式,僅用2個小時,就成功完成了救援處置任務。
彝海鎮勒帕村“7.6”救援、“9.10”南河鄉木洛村救援、林里鄉“9.27”洪澇事故,衛星發射、十九大消防安保任務,冕寧消防都能克服困難和阻礙,救民于水火,保民平安。(曹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