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媒體聚焦 > [光明日報]我國應急管理更加科學高效

    [光明日報]我國應急管理更加科學高效

    www.waka8s.com時間:2019/9/20 10:09:19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次瀏覽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搶險救援等各項應急管理事業也取得長足發展。

    9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鄭國光等介紹了我國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相關情況。

    自然災害損失降低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國情。”鄭國光介紹說,我國自然災害分布地域廣,32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高溫、洪澇、干旱的風險進一步加劇,地質災害風險也越來越高。

    “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與32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會商研判和協同響應機制,建立了軍地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搶險救援技戰術打法,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了一系列超強臺風、嚴重洪澇災害、重大堰塞湖、重大森林火災、特大山體滑坡和嚴重地震災害,成功實施了各類重特大事故救援行動,把各種災害和事故損失降到最低。”孫華山告訴記者。

    隨著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不斷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取得新成效。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21世紀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來降至年均1400人,特別是2018年又進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

    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應急管理部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工作的基本盤,緊抓不放、持續推動,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了穩定向好的態勢。

    據孫華山介紹,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從歷史最高峰的2002年死亡近14萬人,降至2018年的3.4萬人;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16年實現“雙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數從2001年最多時一年140起下降到2018年的19起。

    “目前,我國還處在事故的多發易發階段,還是爬坡期、過坎期,尤其是一些新產業、新領域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新的隱患、新的風險,對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孫華山說。

    應急管理部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創造性地建立了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責任體系,持續不斷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

    應急救援“全災種”聯合行動更加高效

    按照黨中央改革部署,去年原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由應急管理部領導管理。

    “我們一方面堅持預防為先,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一方面在繼續履行滅火救援職責的基礎上,承擔起各類災害事故的應對處置任務。水災、旱災、臺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都是我們現在救援的范圍,成了主責主業。”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瓊色告訴記者。

    “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實施跨區域應急救援同比增加了26.7%。”瓊色介紹說,在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中,應急管理部統一調動指揮,力量調派更加迅速,作戰行動更加高效,體現了我國應急管理改革的成效。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以來,應急救援能力顯著提升。為適應“全災種”救援需要,全國分區域布點建設了27支地震、山岳、水域、空勤專業隊,以及2個消防救援搜救犬培訓基地。在各省組建了機動支隊、抗洪搶險救援隊,各地同步組建了246支工程機械救援隊、2800余支各類專業隊,在邊境線組建了6支跨國境森林草原滅火隊,在黑龍江和云南分別建設了南、北方空中救援基地,綜合救援能力不斷提升。

    《光明日報》( 2019年09月19日 10版)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