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大興安嶺“林海孤島”里的森林消防員:在這里學會堅守
北緯53度,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深處,有一個地方叫奇乾。這里每年有4個月大雪封山,冬季長達9個月,最低氣溫曾達到-58℃,孤獨、寒冷、艱苦是這里的“代名詞”。
內蒙古大興安嶺被稱為中國北疆的“綠色長城”,抵御著西伯利亞寒流和蒙古高原的寒風,守護著“中國大糧倉”松嫩平原的糧食生產安全。
從海拉爾開車近10個小時,途經額爾古納、莫爾道嘎,經過高速路、砂石路、水泥路的轉換顛簸,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的駐地映入眼簾。奇乾不通電、不通郵、不通互聯網,距離最近的莫爾道嘎鎮也有150公里,因此被稱為“林海孤島”。
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肩負著保衛大興安嶺1067萬公頃原始森林和440公里中俄、中蒙邊境森林防火滅火任務。1952年建隊至今,支隊共撲救森林火災2600余起。
支隊下轄10余個基層單位,遍布興安山脈。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政委康建有告訴記者,從執行森林火災撲救任務次數和人均防火面積來看,奇乾中隊是一支優秀的隊伍。
奇乾中隊的彝族小伙布依小兵來自四川大涼山。2008年,一心想走出大山見見世面的他選擇了當兵。
不會講普通話成為布依小兵融入奇乾最大的障礙。了解情況后,中隊給他買字帖讓他練字,教他普通話,鼓勵他多跟大家交流。現在,他不僅成為班里的訓練尖子,還成了營區小畫家,負責營區里板報等工作。
目前,布依小兵已成為中隊42名指戰員中在奇乾年限最長的一個。他說,正如營區木棧道兩邊樹上小牌子所寫的一樣,奇乾的魅力在于外面的人不愿意來,里面的人不愿意走。在這里,他學會了堅守。
雖然已過立夏節氣,奇乾仍然寒意逼人。奇乾位于中國版圖的“雞冠”處,緯度高,到6月時密林間還會有冰雪未完全消融,10月就又要漫天飛雪。
“這里雖然冬季特別寒冷且冬長夏短,但我們其實有點害怕夏天。”中隊長王德朋說。
原來,這里林間植被茂密,地被物厚達30公分以上,可燃物蓄載量大,獨特的小氣候極易導致雷擊火,引發森林火災。而山高林密、灌木叢生的環境又給火災撲救帶來巨大的難度。
奇乾中隊42名指戰員擔負著北部原始林區95萬公頃原始森林防火滅火任務,人均防火面積16000公里,相當于每個消防員要負責400個足球場那么大的面積。
“每逢春、夏、秋三季森林防火滅火緊要期,中隊的消防員需全天24小時戰備,應對隨時發生的森林大火。”王德朋說。
除了要面對盤根錯節的樹木和如沙發般柔軟的草甸子,“草爬子”也是指戰員重點防范對象。“草爬子”學名蜱蟲,只要叮上人就會吸血把自己脹大,同時分泌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病毒,人們因此談“蜱”色變。
每位森林消防員在入伍之前都需要注射腦膜炎疫苗,并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注射一次。因為在入林訓練以及滅火時,他們被“草爬子”叮咬的概率很高。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批批森林消防指戰員在這里堅守著。50余年來,奇乾中隊完成了多次重特大森林火災撲救任務。組建以來,奇乾中隊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2012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授予“北疆森林衛士”榮譽稱號。
(中新社記者 張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