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安全科普 > 草原防火知多少

    草原防火知多少

    www.waka8s.com時間:2019/3/11 15:54:47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次瀏覽

    草原火災指因自然或人為原因,在草原或草山、草地起火燃燒所造成的災害。草原的火險季節一般是在春秋兩季,但如果夏季干旱嚴重、冬季少雪,在植被厚的情況下,其他月份也有發生火災的可能。


    草原火災等級劃分

    根據受害草原面積、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將草原火災劃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草原火災四個等級。

    草原是我國幾大土地類型之一,也是我國國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草原面積廣闊,多達60億畝,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吉林、遼寧、黑龍江、新疆、寧夏、青海、甘肅、四川、陜西、山西12個省(自治區)。正因草原面積廣闊,一旦發生火災容易蔓延,危害很大。

    草原火災是指因自然或人為原因,在草原或草山、草地起火燃燒所造成的災害。草原的防火工作一直是我國防火工作的薄弱環節。我國的草原大部分分布在北方地區,天氣干燥、多風,草原火災突發性強、蔓延迅速、破壞性大,一旦發生火災時無法及時滅火。草原的火險季節一般是在春秋兩季,但如果夏季干旱嚴重、冬季少雪,在植被厚的情況下,其他月份也有發生火災的可能。


    草原火災的原因

    由于地形、氣候、植被的條件差異,草原火災發生的原因有其特殊性。在開放系統內,草原火災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氣候原因

    春季和秋季是草原火災多發的季節,此時草原植被干枯,植被為極易燃燒的細小可燃物,再加上火燒跡地中牛馬等牲畜的糞便燃燒時間長,在風的帶動下很容易飛到新的地方,產生新的火源。春、秋季氣候干旱,降雨量少,且伴有大風,一旦起火后,很容易燃燒,且蔓延速度快,火強度大,撲救困難。

    2.火源原因

    隨著草原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在工、農、牧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引起草原火災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加。從引起火災的火源來看,主要可分為人為火源和自然火源兩大類。

    (1)人為火源

    生活用火:包括燒飯、燒火取暖等,草原野外作業的人員,由于對火災認識淺薄,春、秋季節經常在野外做飯,燒烤食物,極易造成火災的發生。

    生產用火: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到牧區進行生產、經營的人員日益增多,牧民購買的機械車輛也不斷增多,發生生產用火的原因也在增多。如燒荒、燒防火線、高壓電線斷落、工程放炮等引起火災。這些火不易覺察,一般都很晚才知道,造成的損失極大。

    非生產性用火:這種情況主要包括吸煙、狩獵、上墳燒紙、小孩玩火、家火上山、壞人縱火等。

    (2)自然火源

    危害草原的另一類火就是自然火源,主要有雷擊火,滾石、隕石產生火花,牛馬糞便發酵自燃引起火災等。自然火源約占草原火災火源總數的15%。在這些火災中,雷擊火在自然火源中所占比重很大。


    草原火災的種類

    由草原植被的性質決定,草原火災分為地表火和地下火,主要以地表火為多,一些有腐殖質層和泥炭層的草場也會發生地下火。

    1.地表火

    (1)急進地表火

    火蔓延速度快,通常每小時可達4公里以上,這種火往往燃燒不均勻,常留下未燒的地塊,危害較輕。火燒跡地呈長橢圓形或順風伸展呈三角形。

    (2)穩進地表火

    火蔓延速度緩慢,一般每小時1公里至3公里,火燒時間長、溫度高、火強度大、燃燒徹底,能燒毀所有地被物,對草原危害較重,火燒跡地為橢圓形。

    在森林草原地帶,當火的強度較高時,可形成間歇型樹冠火;在有腐殖質層和泥炭層的地帶,也可形成地下火。

    2.地下火

    草原地下火是指草原地表以下可燃物的燃燒現象。草原地下火由燃燒的糞盤構成,一般深度不超過50厘米。但其燃燒速度極慢,有時無煙、無氣,較難觀察。其特點是隱存時間長,一旦遇到大風天氣,火極易燒出地面,引燃周圍的草場,引發地表火。



    相關資訊

  • 韩国三级片电影